一个馒头能引发多大的舆论?
最近,一位粉丝仅有5000人的视频博主"小天才呢",在西贝探店时的一句"3块9的馒头不贵,嫌贵就该努力赚钱",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
截至10月9日,争议发酵后这位博主的粉丝数涨到了6000多,多了整整1000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主页上那条惹争议的视频没删,最新动态里还硬气地回了一句:"原价买单依旧大有人在,3.9元的馒头也并非遭人唾弃。"
一场看似普通的探店,为什么能激起这么大的水花?
先说说这位博主的身份,第三方数据显示,"小天才呢"的商业化水平并不高,1到20秒的视频广告预估报价100元,21到60秒的广告120元,超过60秒的视频广告报价也只有160元。
这样的报价在探店博主圈子里算不上什么,很多人疑惑,一个小博主凭什么为西贝说话?是真心觉得不贵,还是拿了钱替人背书?
这事儿要往前追溯,得从去年9月罗永浩炮轰西贝说起,2024年11月,罗永浩在微博上发文称:"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并且不注明的,本质就是欺骗"。
他当时还专门提到西贝有一款卖21元的"古法戗面馒头",觉得价格夸张,这条微博一发,西贝陷入了预制菜风波。
到了今年9月13日晚,西贝宣布调整多道菜品,包括将儿童餐牛肉饼改为门店现做,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手撕椒麻鸡改为生鸡在门店现煮等9条举措。
罗永浩转发了这条消息,配文"太好了,万众期待",随后表示"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预制菜的争议其实不只是西贝一家的问题,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显示,要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现实是大部分餐厅用了预制菜也不会明说,消费者吃了还以为是现炒的,罗永浩这次发声,戳中的正是这个痛点。
老乡鸡在官方微博置顶了"预制菜标识声明",大米先生干脆开起直播,把后厨直接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同行们的动作,多少说明这个行业确实需要改变了。
回到馒头的价格上,店员的说法是,21元的馒头有脸盆那么大,跟3.9元正常大小的不一样。听起来有道理,但消费者不买账。
为什么?因为一个馒头,不管多大,在老百姓心里就是个主食,撑死了两三块钱的东西,你卖3块9,已经是普通馒头的两三倍了,再往上涨就是触碰大家的心理底线。
现代快报的记者去店里看了,3.9元的馒头已经显示售罄,每位进店消费的顾客还能领一张100元的堂食代金券。这些动作,都是在挽回流失的客流。
"小天才呢"这次的言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触碰到了普通人的敏感神经。
什么叫"嫌贵就该努力赚钱"?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说,消费者没钱是自己的问题,跟商家定价高低没关系。
可现实是,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长速度,根本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一个馒头3块9,一顿饭下来人均上百,对很多家庭来说,这不是小数目。
西贝的处境也挺微妙的,天眼查显示,西贝餐饮集团关联公司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贾国龙,注册资本约8990万人民币。
作为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西贝这几年一直在尝试用中央厨房的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但消费者不认这个账,他们要的是真材实料的现炒菜,而不是从工厂流水线上下来的半成品。
这场风波对博主来说或许是次意外走红,但对餐饮行业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警醒。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
预制菜这个行业还在快速增长,但如果不能解决透明度和信任的问题,再大的市场也走不长远。
消费者要的不是完美的菜品,而是一份踏实,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花的钱值不值。
一个馒头的争议,牵扯出的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信任危机,博主的那句话说得不妥,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餐饮定价和预制菜的问题。
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商家也该明明白白做生意,只有这样,行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下去。
文/编辑:财迷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