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 记者 陆成宽
“电池家族”喜添新丁。《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创新设计,采用“核壳结构”策略,用氢化钡包裹三氢化铈,研制出兼具高氢负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氢负离子电解质。基于该材料,团队成功组装出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毫安时/克,充放电循环20次后仍保持402毫安时/克的容量。团队进一步搭建了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还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陈萍表示,氢负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详情
↓↓↓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宋慈
审核:岳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