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善良发过一个帖子,提到了大余县人民医院的前身——始建于民国时期粤系军队将领余汉谋于1935年建立的大庾公立平民医院。
文章里面还有一张当时大庾公立平民医院的老照片,见下图:
同时文章里面还提到了担任过大庾公立平民医院院长一职的上犹人张君白。
不过前几天,陈建民老哥与钟际才老哥前往县里的相关部门,调取了部分民国时期的资料,其中就留存了大庾公立平民医院的老照片,现在一一奉献给各位读者,让大家也可以看到九十年前医院的真实情况。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全景。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开幕典礼
▲大庾平民医院常务委员合影:左起黄腾辉,吴潜修,梁冠明,郑立言,郑颢,黄朝栋,严筱兰。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正门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建筑平面图
▲在医院准备看病的百姓,
▲平民医院诊疗室室内。
▲平民医院候诊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内科诊疗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眼耳鼻喉科诊疗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妇儿科诊疗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外科治疗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药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手术室。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普通病房外景。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普通病房室内景。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超等病房内景。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隔离病房。
▲大庾公立平民医院职员宿舍。
从这些老照片可以看出,九十年前的大余医疗尽管简陋,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大庾县还能够有这样一所公立平民医院的兴建,实属不易。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看病难也慢慢成为看病易,百姓从有病才会去医院到如今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状况,从而提高生命质量,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也祝愿每一位读者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建国前,本县(大余县)医疗卫生事业较落后,仅有一所公办医院,且规模甚小,设备简陋。农村更是缺医少药。每遇瘟疫流行,不少人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极为重视,不断地增加财政开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昔日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改观。又由于长期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卫生防疫,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民国24年(1935)粤军第一军创办的县平民医院。当时只有医师2人,护士2人,医助人员6人,卫生员1人,药剂员1人,病床10张。1936年县平民医院改为大余卫生院,移交县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卫生院,并将分散在民间行医开业的全部西医人员集纳到县卫生院工作,同时兼管全县卫生防疫工作。1958年,县卫生院改名为大余县人民医院。2020年之后,大余县正式成立大余县总医院。2025年年底,大余县总医院即将整体迁到黄龙镇龙安新区新址。
1990年之后大余县人民医院历任院长:李利,许自兴,廖敏,刘会宁,赖北平。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