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李嘉诚43个港口的贝莱德,居然是中国多家龙头企业的大股东!

起源探秘,成长传奇

贝莱德起步于1988年,那时候拉里·芬克几个人在美国纽约凑在一起,从债券业务干起,本来就是想搞点风险管理的事。

谁知道短短几十年,就蹿升成全球头号资产管理巨头,到2025年第二季度,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飙到12.53万亿美元,差不多占全球GDP的十分之一。

早年他们开发了个叫阿拉丁的系统,用来帮机构算风险,本来是内部工具,结果后来卖给别人用,还成了美联储的常客,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美国财政部找他们帮忙清理烂账,贝莱德就靠这个赚了名声,也拉近了跟政府的距离。

芬克从债券交易员出身,经历过市场大跌,学乖了,强调数据驱动的投资。贝莱德一路并购,2006年吞了美林的部分业务,2009年又拿下巴克莱的全球投资者部门,资产规模从千亿级跳到万亿级。

他们的iShares ETF产品线特别火,覆盖股票债券啥的,吸引了海量散户和机构钱。说白了,这公司不光管钱,还卖技术服务,阿拉丁系统现在全球金融机构都用得上,帮着模拟市场波动啥的。

贝莱德跟政府的瓜葛不是吹的,疫情初期他们帮美联储买债券,稳市场,

芬克本人还常在华盛顿转悠,给政策出主意。2020年资产规模就破8万亿,2022年过10万亿,到现在12.53万亿,靠的就是这种政商结合的路子,扩张快得像滚雪球。

贝莱德进入中国市场也早,2010年前后就开始在二级市场买股票,通过基金间接持有,避免太高调。他们的中国基金里,腾讯占9.85%,阿里巴巴9.62%,小米6.28%,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持股数据,从季度报告里能查到。

贝莱德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玩家,但影响力大得很,你用美团点外卖、开小米手机,背后可能就有他们的影子。他们的策略就是被动投资,跟着指数走,买一大堆中国龙头股,分散风险。

布局深耕,持股剖析

贝莱德对中国企业的渗透,起步于二级市场,方式合法,就是通过ETF和指数基金慢慢积累股份。拿美团来说,他们持有超过3.3亿股,是第二大股东,这数据从2024年报告里能看到,尽管2025年有小幅调整,但位置稳固。

百度也一样,贝莱德排第二,联想、小米、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和制造巨头,前十大股东里都有贝莱德的身影。新能源汽车那边,理想、小鹏、蔚来他们也掺和,2022年增持理想185万股,小鹏虽减了42万股,但整体布局没变。

腾讯控股占比高,阿里巴巴次之,这些持股不是一蹴而就,从2010年左右开始,一笔笔订单执行,基金经理盯着股价,逢低加仓。

2025年3月4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公告说,跟贝莱德领头的财团签了初步协议,卖掉旗下港口业务80%股权,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头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巴尔港,交易额约228亿美元。

本来这笔买卖看着顺当,贝莱德想补齐基础设施拼图,跟他们现有的投资链条接上。但没多久,3月29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就说不签最终协议了,原因是啥,大家心知肚明,北京那边媒体批评得厉害,《大公报》啥的发文,说这交易见利忘义,触及国家利益。

香港和内地官方都表态,让李嘉诚三思。贝莱德这边,本来是领头,但后来MSC地中海航运插手,吉安路易吉·阿彭特主导部分资金,交易拖到7月,截止日期延长,投资者还押注能成。

贝莱德在中国持股的逻辑,跟港口买卖有点像,都是战略性布局。从互联网到新能源,贝莱德触及的数据和产业链不少,美团的餐饮配送、腾讯的社交支付、阿里巴巴的电商物流,这些用户数据间接跟他们挂钩。

外资持股有助于企业全球化,带进国际资金,提升竞争力,但规模大了,难免担心独立性。贝莱德在芯片、通信、制药这些领域也有投资,通过基金分散持有。

中国监管机构一直盯着,审查外资比例,确保不影响国家安全。贝莱德不是第一天干这事儿,早年买东京电力股份,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还增持,跟先锋集团一块参股能源。

疫情初期,他们加仓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工股,应对全球不确定性。这些举动,让人觉得贝莱德不光是投资,还在关键节点卡位。

延伸影响,战略考量

贝莱德收购港口的事儿,闹到后来,中国支持的公司谈加入这个190亿的巴拿马交易,MSC成了主角,贝莱德退居幕后。7月投资者押注李嘉诚能成交,但政治因素搅局,北京调查启动,交易悬而未决。

贝莱德其他布局也没闲着,2023年5月跟乌克兰政府签重建协议,设乌克兰发展基金,承诺至少5亿,后来到2024年1月有10亿承诺,但2025年7月因美国大选结果暂停募资,特朗普上台后,黑石和摩根大通合作的项目搁置。贝莱德跟麦肯锡一块帮乌克兰建重建银行,评估项目风险,但现在全停了。

日本那边,贝莱德持东京电力股份稳,福岛后没减仓,还通过阿拉丁系统帮着评级。军工投资2025年曝光增加,占比升了,地缘因素推高需求。贝莱德在中国企业的角色,引发外资影响新兴产业的讨论,数据安全啥的绕不开。

中国企业引外资,能增强流动性,进国际市场,但关键决策时,得平衡股东和国家利益。监管层面,审查机制在跑,确保开放不失控。

贝莱德成长靠政商网,但在中国,得按本地规则玩。他们的持股链条,从互联网到基础设施,串起全球布局,但在中国,得面对数据和战略资源的底线。

贝莱德这事,提醒大家资本无界,但机构有目标。中国多家龙头企业有他们股份,港口买卖虽曲折,但暴露了外资渗透的深度。

长远看,开放和安全的平衡,得靠政策把关,企业也得警醒。贝莱德不是坏人,但他们的动作,总让人多想几层。总之,这公司在中国的影响,不会一夜消失,得一步步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财经   龙头企业   中国   港口   阿拉丁   腾讯   阿里巴巴   乌克兰   数据   基金   外资   布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