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
又称“国际劳动节”
“国际示威游行日”
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
时间为每年的五月一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通过斗争
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
争取到合法权益
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劳动节最早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运动。19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家为追逐利润,普遍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宪章运动后,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规模不断扩大。1886年5月,斗争达到最高潮。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但这次罢工遭到美国当局镇压,很多工人被杀害和逮捕,震撼了整个美国。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下,和在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下,美国政府终于在一个月后,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为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大会上,会议一致同意把5月1日设立为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恩格斯
“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被作为一个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节日向中国介绍,是在1918年。首先站出来介绍的,正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李大钊在北方用文字形式在孙中山先生主持的《建设》杂志上介绍,上海、苏州等一部分知识分子则向群众散发传单进行宣传。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放假1天。2024年修订后现放假2天。
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农业劳动都是其生存的基础。因此,尽管没有劳动节,但有类似的日子。为了鼓励农民积极耕种,每年皇帝需要出宫“劳动”一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代的“劳动节”就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在以农为本的古代,这个日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开春,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仪式。中国古代的“劳动节”,其本意更接近于字面意思,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清人绘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西南隅专设了“一亩园”,每年农历二月二,皇帝就会亲自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去扶犁耕田。清政府还规定,“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赋税杂差,劳农节赏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表示官府对辛苦了一辈子劳动者的节日待遇。
致敬劳动者!
五一劳动节快乐!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