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现卢浮宫“被盗珠宝” 玩梗别违法 平台守住界

【来源:今晚报】

法国卢浮宫遭遇盗窃,多件天价珠宝不翼而飞。然而,案件还没侦破,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内某二手平台上,就冒出了一批神奇的“卖家”。他们声称手上有“卢浮宫正品珠宝”,标价从99万元到9999万元不等。文案写得有模有样:“9.5新”“现货在手、刚取货,低价急出”,甚至还有人附上AI生成的假证书,玩起了“盗亦有道”的梗。

卢浮宫失窃的珍宝,竟然“现身”闲鱼?这不是电影情节。一时间,网友纷纷围观。有人一眼看穿:“一眼假,不会真有人买吧?”也有人跟着起哄,调侃该不该“支持当面验货”。有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这要是真的,顺藤摸瓜端了;要是假的,也顺藤摸瓜端了!”更多人则是把这当成一场网络集体狂欢,纷纷加入玩梗大军。大量用户模仿发布“青铜坤坤荧光夜灯”“齐白石二手虾画”等虚拟商品,戏称“为警方提供线索”,形成“添乱式卖货”风潮。

乍看荒唐可笑,谁都知道,真正的卢浮宫珍宝不可能在闲鱼上叫卖。然而,笑过之后,却又笑不出来了。且不说拿别国的文化悲剧来开玩笑是否合适,单是这种借热点进行的虚假营销就已经游走在了法律边缘,而二手平台的老毛病又犯了——监管总是慢半拍。

面对质疑,平台客服的回应依然是熟悉的味道:平台大数据也在多维度监测中,如果看到,可直接在页面上发起举报,由人工专员介入,并进一步审核处理。平台只说“大数据在监测”,却绝口不提主动筛查,似乎永远在等待用户发现问题。说白了,还是“不出事不着急,一曝光就灭火”的老套路。

网络玩梗,不能没边界。当所谓“搞笑”演变成大规模的虚假信息,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时,这就不是一句“开玩笑”能解释的了。商家借劫案炒作虚假营销,已涉嫌违法;把历史文物变成戏谑对象,也消解了文化遗产的严肃价值。技术的进步本该让监管更高效,而不是反过来为造假提供便利。平台不能总做“甩手掌柜”,只有主动筛查、关键词监控跟上,二手市场才不至于沦为“段子市场”。

这场“卢浮宫珠宝”的闹剧该收场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随之消失。玩梗可以,但不能违法;交易自由,但不能无界。在万物皆可“梗”的时代,尊重与监管,都不该缺席。(评论员 宋学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时尚   卢浮宫   守住   珠宝   平台   二手   顺藤摸瓜   虚假   齐白石   珍宝   多维   甩手掌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