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红红~
同事苏苏生小宝宝了,红红第一时间就去看了她。本来添丁生子是最开心的事,谁知,苏苏一看到红红就红了眼,大颗大颗的眼泪砸得红红措手不及。
原来,一下子从无忧无虑的状态忽然进入妈妈模式,苏苏很不适应。
偏偏小宝宝又是个高需求的孩子,时不时就要哭闹一场,尤其在晚上,更是哭得撕心裂肺,苏苏心理压力特别大,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大家都说白天生的孩子好带,可我就是想顺产,这一耽搁就挨到了晚上。早知道是这样,我应该选择白天剖宫产的。”苏苏说着,又是一阵哽咽。
其实,白天生的孩子好带,这个观点,红红也听说过,但是,为了追求白天生娃而放弃顺产也不见得就正确。当然,如果确实有机会选择,有些知识早点了解一下也不错。
那么,白天生娃和晚上生娃有什么区别?3点差异早知道早好。
精力方面:
说实话,红红也是晚上生产的,当时的体验非常不好,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白天疼了一整天,吃不下、睡不着、精神高度紧张,偏偏宫口开得特别慢。
从凌晨2点多疼到下午9点多接近10点,经过了快20个小时的折磨,宫口还是只开到4指,直到医生急吼吼跑过来说胎心状况不好,要求赶紧剖宫产。
真正上到手术台时,红红已经是筋疲力尽,完全处于虚脱状态了:接近一天一夜的折腾,没厥过去是红红最后的倔强了。之后又是6个小时的等待麻醉苏醒,不能动、没知觉,太痛苦了。
相对于红红的精力奇差,白天顺产的老姐简直不要太轻松:凌晨5点开始宫缩,等到孩子真正出生时是下午5点多。
吃完晚饭、收拾收拾就迎来了晚上,又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和平时的作息时间差不多,新妈妈精力恢复得也快。
术后恢复:
说起这个,红红真是一把辛酸泪。
为了防止突发的剖宫产,再加上宫缩特别疼,红红整天除了喝了几口红牛补充体力,其他的几乎一点都没吃下。
结果就是,等到孩子真正落了地,已是半夜三更,别说想吃也没地方买,红红当时真是一点吃的力气都没有,后期恢复也特别慢。
而白天生产的老姐根本没有这个烦恼:生完孩子,精神挺好,刚好不久又赶上饭点,该吃吃该睡睡,恢复速度真的特别快。
医疗资源:
这一点,即将生产的准妈妈一定要注意,红红当时就是在这点上面吃了亏。但凡当时早做决定,红红也不会白吃那么多苦。
事情是这样的,生产之后红红才知道:一般情况下,医院方面都是白天更能应对各种分娩情况。如果是晚上,那就真不好说了。
这是因为,白天是正常上班时间,各科室人员齐全,医生也普遍精力充沛,医疗资源明显比晚上要好,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正常生产了,即使遇到突发状况,医生应对起来也更高效。
而晚上就不一样了,晚上一般仅有值班医护人员在岗,人手相对更紧张,如果遇到生产的人员多或是有复杂情况的,一般都需要等待支援,处理时效上确实不占优势。
检查等后期保障: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第一时间对母子进行检查,比如新生儿窒息评估、产妇出血监测等。
白天,各个科室人员齐,所有科室也都是开放的,获取结果和医护查岗都更快、更勤,后续应对反应更快;夜间因为相关科室下班等原因,部分项目需要顺延到次日,相关检查的体验感没有白天更好。
昼夜规律的建立:
这一点主要指新生儿,说实话,苏苏和红红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一说一把辛酸泪:孩子白天睡、晚上醒,太折腾了。
白天出生的孩子,刚出生就能接受自然光照和亮度,以及周围的喧嚣,能在第一时间形成“白天活跃、晚上睡觉”的生物钟,这个规律也和新妈妈一致,白天睡够了,晚上醒来的次数自然就少了。
可惜,红红和苏苏就没这福气了:两家的孩子都是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出生,经历了各种检查之后再入睡,已是接近天亮,结果不就昼夜颠倒了嘛,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调整作息。
家庭照护的便利性:
说实话,白天生孩子,家人的照护会更方便些、即时性更强,几乎是随叫随到,像陪护、采购物资等,都能在第一时间赶上。
毕竟是白天,经过了一夜的休息,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各个店铺也都开着,需要做什么、买什么,马上就能实现。
晚上的话,真的不方便:
一方面,白天精神紧绷了一天,等到孩子出生时,全家人也都累了,需要休息了,可是又因为惦记着母子俩,没法好好休息,精力不济,照顾起新妈妈和孩子,确实有可能手忙脚乱;
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店铺晚上是关闭的,万一遇到需要采购物质的话,确实没法完成。
当然,无论是白天生娃还是晚上分娩,除非提前就因为各种原因能确定知道需要剖宫产可以选择生产时间,不然大人真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利安排生产时间。
毕竟,分娩时间大都是自然发动,别说这个时间没的选,人为的干预还可能增加生产风险。一定要知道,母子平安才是生产的核心目标,做好充分的待产准备比纠结生产时间更有意义。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