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拉美把可乐当水喝,而中国却在狂追矿泉水?揭秘中国饮料市场

曾经是“快乐水”的天下,街头巷尾都能听到“咔哧”一声拉环响,下一秒就是汽泡上头。

可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像是在喝“沉默水”——一瓶矿泉水,配上两眼无神的打工魂,咕咚一口,是醒脑,不是解渴。

2023年,可乐在中国销量掉队,无糖茶和矿泉水轮番上位,这不是口味变了,是一整个时代的消费心理翻了篇

你以为可乐是全球通吃?对不起,在拉美它是水,在中国,它连水都比不过。饮料市场里最耐渴的,永远是那个最不起眼的瓶子。

拉美喝可乐,中国喝水:谁更懂口渴?

巴西、墨西哥、智利,可乐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拉美人均年消费量高达150升相当于每天一罐还不够。但在中国,故事早就翻篇了。

2023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量排名首次跌出前二,排在东方树叶、农夫山泉之后。同一年,无糖茶的市场占比上升到21.1%,首次超过碳酸饮料的18.5%。这不是品类起伏,这是市场风向改写。中国饮料市场的主力,悄悄换了个口味。

这场变化,不是从一两个爆品开始的,而是从货架的版图改变开始的。在北京、广州、杭州的便利店货架上,无糖茶和矿泉水的排面撑到三分之二以上

而原本霸屏的可乐、雪碧、芬达,正在逐格后退。

为什么拉美人对“甜”这么执着,而中国消费者开始痴迷“清”?一个最直观的数据,30岁以下年轻人是无糖茶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0.8%

这一代人,从饮食、健身、社交平台到穿衣风格,全都在走“控糖”“低负担”“要健康”的路线。而碳酸饮料,恰好成了被集火的靶子

拉美人把甜当快乐,中国人把甜当负担。口渴的时候,是喝一口糖浆式的刺激,还是来一瓶东方树叶的清苦回甘?城市里的选择越来越明确。

这种趋势背后,有企业推动,也有文化惯性。农夫山泉早在2011年就推出“东方树叶”,不加糖、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当时市场一片质疑。

但到2023年,它稳稳占据了无糖茶市场50%以上的份额,而整个茶饮板块也在那年正式反超碳酸品类。企业的眼光加上消费者的自我教育,共同缔造了一次市场结构的倒挂。

口味不是个人好恶,而是时代选择。拉美继续把可乐当水喝,但在中国,“水”已经不是单纯解渴,它成了消费主义时代的符号载体,一瓶东方树叶,代表的不只是口感,更是身份、态度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连“水”都能成饮料主角?

矿泉水当饭吃,无糖茶当命续

在便利店的饮料货架上,矿泉水的主角位已经没人怀疑了,但最近的新趋势,是它旁边那排越来越统一颜色的长方形瓶子——无糖茶饮

2023年全年,无糖茶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已经连续三年翻倍上涨。过去说起喝茶是老年人坐在茶桌旁泡,今天的年轻人直接带着无糖茶走街串巷。

这个消费现象背后,有一整套行为链:早晨通勤拿一瓶,午饭配饭喝一瓶,下午开会防困喝一瓶,晚上健身前补水再来一瓶。这一群体的画像已经很清晰,30岁以下、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消费频率每周3瓶以上

他们的消费理由也很简单——“无糖,不胖”“口感像茶”“没有碳酸打嗝”。看起来是健康焦虑,其实是自我管理。在中国喝饮料,正在变成一种延迟满足式的自律体验

为了抢占这块战场,品牌们卷疯了。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定价4元,三得利乌龙茶常年做第二瓶1元活动,伊藤园、维他每瓶价格已经压到3.5元左右,不少平台还干起了整箱买更便宜的价格战,每瓶甚至能做到3.25元。这价格可不是“高端水”,是“随身水”。

更狠的是分布密度。根据央视网公开资料,2023年北京、上海的便利店中,每家门店平均有8—12种无糖茶产品。货架密度高,选择丰富,让人一天换三种口味都不重样。品牌们也学精了,不再堆糖堆香精,而是拼“茶底”“工艺”“原叶提取”。

三得利2023年在华投资重心转向乌龙茶系列;农夫山泉同时在推“碳酸+茶底”混合风味新品;东鹏特饮则进军普洱茶+功能型茶饮方向。

这不是打价格战,而是打品类认知战。消费者要健康、要解渴、要真实口感,那就用“茶”的标准去做“水”的产品。过去一瓶饮料是一时快乐,现在一瓶饮料是一种生活选择。

而这场变化的根基,恰恰来自中国市场“茶文化的现代形态重塑”。把绿茶装瓶、把乌龙冷泡、把普洱走轻味,是品牌顺应消费者,也是文化在新时代的重新表达。

市场上最具价值的商品,永远是情绪的延伸体。可乐有快乐,但东方树叶有安心

可乐焦虑,水才长青

2023年,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是转折的一年。在中国市场,它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渠道压缩在一线城市的终端货架上,碳酸饮料的核心展位被功能饮料和无糖茶挤走。据21财经网数据,可口可乐集团在中国的份额从第二下滑至第三。

这一年也是农夫山泉彻底打穿饮料格局的关键节点。农夫山泉凭借矿泉水和东方树叶“双主力”,在2023年市占率超越碳酸饮料全品类,稳居第一。和它并肩作战的,是三得利和东鹏。

农夫+三得利,占据了无糖茶市场75%的销售份额,背后是渠道管理、品牌节奏、产品标准的全体系推进。它们并不是靠单品暴击,而是靠组合拳赢得胜局。

再看整个饮料赛道,瓶装水(占比32%)、茶饮(18%)、功能饮料(17%)构成了中国人喝饮料的三驾马车。碳酸饮料成了缩边玩家,从主力转向促销、快闪、节日限定的辅助角色

更深一层,是消费价值排序的改变。“水”赢在功能稳定,需求高频,购买决策低敏感。“茶”赢在文化认同,口感稳定,健康附加值高。“可乐”则受制于高糖、气泡、副作用争议,年轻用户正在主动避开。

2024年初,可口可乐已放弃部分饮用水布局,集中加码汽水和果味产品,但功能型品类早已被东鹏和红牛占住位置,进攻难度翻倍。

这场饮料赛道的再分配,其实早就写好剧本。中国市场从未被“快乐水”真正统治过,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人口感与生活节奏的日常饮料”。

今天来看,农夫山泉代表了“东方解渴逻辑”,三得利代表“口感控制逻辑”,东鹏代表“功能型抗疲劳逻辑”。真正在中国市场扎下根的饮料,不靠气泡,不靠刺激,而靠持续被信任的温吞与实用。

这不是一次消费革命,而是一次生活节奏的演化。水,才是永远的赢家。

参考资料:

无糖茶,卷疯了.中国新闻周刊.2024-07-07.

年轻人爱上无糖茶饮料 “茶的传人”能否引领下一波风潮?.新华网.2025-06-03.

十年难遇的消费黄金坑.市值观察.2024-12-18.

进军拉美:可乐、汉堡与一个更大的世界.彭湃新闻.2025-04-08.

不打价格战:可口可乐在华销量下滑.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7-25.

可口可乐在华销量下滑:放下饮用水,加码含汽饮料.21世纪经济报道.2024-10-2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美食   中国   拉美   矿泉水   可乐   饮料   市场   山泉   可口可乐   碳酸   农夫   树叶   口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