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退休后总觉得没精神,听邻居说黄芪泡水能补气提神,就每天泡上一杯,坚持了半年,不但感觉人精神了,血压也稳了不少。
可上个月体检后,女儿从网上看到“黄芪伤肾”的说法,急得不让他再喝,老刘心里直犯嘀咕:我喝得好好的,怎么就伤肾了?
他跑到社区医院问医生。医生听完笑了,说黄芪是很常用的补气中药,用得合适,对身体反而是帮助,不是伤害。
真正可能影响肾功能的,另有它药。老刘听后松了口气,但也认真了起来,决定以后用中药都先问问医生,别光听网上说。
黄芪泡水真会伤肾吗?是不是什么中药都适合长期喝?哪些中药才是真正对肾不利的?用错了,到底会出什么问题?
黄芪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听过。
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里很有名,被叫做“补气高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黄芪真的能帮身体补气,让人更有精神、更健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黄芪到底为什么这么厉害,科学上是怎么证明的,用简单的话说清楚,让大家都明白。
中医里说的“气”,就像是身体的能量。
它管着咱们的力气、精神还有健康。
气不够,人就觉得累,没劲,容易生病。黄芪就能补气,把身体的能量补满。
所以,很多中医大夫都喜欢用它来帮人调身体。
黄芪能增强免疫力,这是它最出名的本事。
免疫力强了,身体就像有了防护罩,不容易被病菌打倒。
科学家发现,黄芪里有东西叫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这些能让免疫细胞更活跃。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2015年做过研究,他们拿黄芪给小白鼠吃,发现小白鼠的免疫细胞变多了,干活也更卖力。
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中药杂志》上,很权威。
黄芪还能保护心脏。
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得好好照顾。黄芪能让心脏的血管更通畅,减轻心脏的压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2018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高血压的人喝黄芪水,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的血压降了,心脏负担也小了。
这个研究发表在《中医杂志》上,数据很扎实。
还有,黄芪能让人不那么累。
很多人觉得一天到晚没劲,可能是气不够。
黄芪补气,就能让人更有力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在2020年研究过,他们让一组人每天喝黄芪水,过了一阵子,这些人说自己耐力变好了,疲劳感也少了。
这个结果发表在《中医研究》上,很靠谱。
有人担心黄芪会不会伤肾,其实不是这样的。
黄芪还能保护肾脏。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
很重要。黄芪能减少肾脏的炎症,让肾脏干活更轻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2019年做过研究,他们发现黄芪能减轻肾脏的损伤,帮肾脏保持健康。这
个研究发表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上,是很权威的。
怎么吃黄芪呢?最简单就是泡水喝。
拿几片黄芪放杯子里,用热水泡一泡,就能喝了。
也可以煮汤,加点枸杞或者红枣,味道更好。每天喝一点,能让身体慢慢变好。不过黄芪不是药,不能治大病。
如果身体有问题,还是得去看医生。
黄芪的好处,科学早就研究过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验证明它能增强免疫力,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数据说明它对心脏有帮助。
这些研究都告诉咱们,黄芪是个好东西。
喝黄芪水不仅不会伤肾,还能让身体更强壮。只要用得对,量别太多,对健康只有好处。
黄芪泡水喝的人挺多,有的是为了补气,有的是为了增强抵抗力,也有的是跟风。
有人说喝多了黄芪会伤肾,这种说法让很多人开始犹豫。
其实,真相没那么简单。
黄芪不是乱七八糟的草药,是有明确药性的中药,关键是看用法对不对、身体适不适合。
黄芪本身不伤肾,它甚至在一些医学研究中被用来辅助保护肾功能。
说它伤肾,多半是因为喝的人方式不对,或者自己身体不适合。
有些人身体本来就燥热,或者经常口干、便秘、舌红,这种情况再喝黄芪水,身体就容易“上火”,表现出来就是尿少、口苦、睡不好,给人一种“肾被伤了”的错觉。
其实不是肾出问题,是黄芪不适合这种体质。
还有人觉得喝黄芪水越多越好,天天泡、每天几大杯,量大又频繁,结果身体负担加重。
有些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黄芪喝多了反而让脾胃更虚,这种情况下,身体吸收不了,长期下来会影响肾脏代谢压力。
不是黄芪的错,是用法太激进,身体受不了。
有些人一边吃着补药,一边又喝着黄芪水,结果药性冲突。
特别是一些中药补肾类的方子,本身就偏热,再加上黄芪,火上加火,身体反应大,就容易让人觉得是肾出了问题。
还有人本来就有肾病,没问医生自己就乱喝黄芪水,可能会干扰原本的用药或者加重病情,结果也会被误认为“黄芪伤肾”。
黄芪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但不是万能的。
它适合的人群,主要是气虚型的人,比如老是累、说话没劲、容易感冒的这些。
要是体质偏热、湿热重、容易上火、动不动舌苔黄厚的,就不适合常喝。
喝黄芪水得看时机、看人、看量,不能想当然。
有些人觉得黄芪泡水就像喝茶,没事就来一杯。其实黄芪是药材,不是保健茶。
药就得讲究适应症,喝前最好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
天气太热、感冒发烧、有炎症的情况下都不建议喝黄芪水,这时候身体需要的是清热而不是补气。
泡黄芪水也要控制量,一天几片就够,不建议长时间连续喝。
每周喝几次,根据身体反应来调整比较靠谱。有的人喝了之后觉得舌干、嘴苦、睡不好,就要停一停或者减少量。
说黄芪伤肾的人,大多数是因为没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没注意用法,结果喝出了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黄芪,也不是黄芪本身有毒。用对了,身体会舒服;用错了,就可能出状况。
真正对身体有害的不是黄芪,而是不了解它还乱用。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不能别人喝了好,就跟着喝。要是拿黄芪当万能茶,每天都喝不停,时间一长,身体吃不消,不管是肾还是别的器官都有可能出问题。
黄芪是中药,和普通食物不一样,不能一刀切。身体虚的人喝点有帮助,但不虚的人补多了就是浪费,甚至可能引起反应。
喝之前,最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必要时问问医生,不要光听别人说。
泡水喝要讲究分寸,也要注意搭配。
有些人搭配甘草或者党参,效果更温和。单独泡也可以,关键是别图多,别天天喝,把它当成万能补品,这才是对身体负责的做法。
黄芪伤不伤肾,不在黄芪本身,而在于喝的人是不是合适、方法对不对。
只要掌握分寸、量合适、体质适应,是可以放心喝的。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随便跟风、不看体质、天天大量喝,那样不管喝什么,都可能出问题。
1.有上火症状的人不适用
这类人经常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发紧、嘴巴起泡、睡觉不安稳,还可能便秘、尿黄、脸上出油多。
这种情况说明身体偏热,体内火气重。
黄芪的药性偏温,是补气用的,吃了以后可能会让体内的火气更旺,容易让症状加重。
有些人喝了黄芪水之后变得烦躁、喉咙痛、长痘多,就是因为火气压不住,补气不但没让人精神好起来,反而觉得更累更烦。
身体偏热的人补气要特别小心,不能乱补。
2.感冒、发烧或身体有炎症的人不适用
这类人正在经历身体的应激状态,比如发烧、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鼻塞流涕,说明身体在对抗外来的病毒或细菌。
这个时候身体需要清理“邪气”,不是补“正气”。
黄芪的作用是补气、固表,会让邪气排不出去,可能导致发烧持续不退,咳嗽变得更重,恢复时间变长。
如果这个时候用黄芪,可能会让病情拖得更久,甚至转为慢性。等到身体恢复了,体力变差,再考虑补气比较安全。
3.脾胃虚弱且有湿气困重的人不适用
这类人平时容易感觉腹胀、肠鸣、食欲差,大便粘滞、次数多,早上起来感觉身体沉重、头发油腻、舌苔厚腻。
这种人黄芪补进去的气,很可能卡在中焦,气升不起来,反而让身体更“堵”。
黄芪本身偏温、补得快,对于消化功能不强的人来说,是个负担,不是帮助。
湿气困住气机之后,气血运行就更慢,身体更容易疲惫、犯困。
这类人更需要先调理脾胃,去掉湿气,再视情况慢慢补气,不能急着进补。
很多人一听到“补”,就觉得是好事,觉得越补越健康,越补身体越有劲。
其实不管是黄芪,还是别的中药,只要是“补”的东西,讲究的从来都不是多,而是合适。
合适的人喝了是调理,不合适的人喝了是折腾。
黄芪是个好东西,被称为“补气高手”不是没道理,但它也不是谁喝都合适。
中药讲究辨证论治,一味药可能是良药,也可能成累赘。
很多人觉得黄芪伤肾,其实是没搞清楚自己体质,也没搞懂怎么用才对。
真伤身体的,不是黄芪,而是“瞎补”。
与其担心黄芪到底补不补、伤不伤,不如多了解自己的身体,再决定该不该喝。
一碗对路的黄芪水,能补元气;一碗错用的黄芪水,只能让身体更乱。
补药用对了才是宝,用错了就是负担。补之前,多想一想,不吃亏。
参考文献:《黄芪不同炮制品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07-01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类方组方理论探析》,中国民间疗法,2025-06-28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