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唐历史上的七件大事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隶属于聊城市,地处济南、德州、聊城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

高唐北靠平原县,南依茌平区, 东接禹城、齐河,西连临清、夏津。历史悠久,文字记载史超过2800年。

高唐春秋时期就成为了齐国西界的重要城邑,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正式置县,此后在宋、元、明、清时期均设州,民国初年撤州复县至今 。


高唐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

- 西汉置县(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设立高唐县,标志着高唐正式成为县级行政单位,隶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

- 侨置高唐县(公元432年):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在原高唐县境被北魏占据的情况下,于今章丘县水寨村附近侨置高唐县,这是高唐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人口迁徙和行政建置变迁 。

- 武则天改县名(公元693年):武则天因忌讳“唐”字,于长寿二年将高唐县改名为崇武县,至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原名 。

- 升格为州(公元1270年):元至元七年,高唐升格为高唐州,直属中书省,辖恩县、夏津县、武城县,行政地位显著提升 。

- 太平军占领高唐(1854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将领李开芳率部攻占高唐州城,并坚守十个月,清军统帅胜保因久攻不下被“逮京问罪” 。


- 陈赓奔袭高唐(1939年):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为掩护115师主力向鲁西战略展开,对日军在高唐的据点发动突然袭击 。

- 高唐解放(1945年):高唐县解放,人民政权属冀南行署第二专署 。


人口面积与历史名人

高唐县总面积约960平方公里 。根据2023年末的数据,全县常住人口约为44.82万人,城镇化率为55.93% 。

高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孕育大家、名人的地方。

古有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家华歆、唐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吕才、金代状元闫咏等 。

近现代以来,高唐更以“书画艺术之乡”闻名,涌现出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大师孙大石等艺术大家 。

高唐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宝地,“桑蚕之富为山东名郡”,“货以木棉甲于齐鲁”,高唐素有“金高唐”之美誉。

延伸:高唐县的名字由来

最可靠的说法是因地处沼泽之丘而得名。

核心由来:地理特征说

据《高唐县地名考略》记载,高唐二字因地处沼泽之丘而得其名。古人对沼泽、密林、深山、幽谷等奇特地域不敢涉足,对其中奥秘莫测,畏之避之,以为神怪聚居之处。对此地理环境作为"郊社",因祭祀继而尊奉为"帝",后称之为"高唐"。帝字之义是主宰宇宙人类命运之"神",故"高唐"即沼泽之高地,因之其意亦即上帝居住之地。

历史渊源说

高唐之名始见于春秋时期,迄今已有2770余年历史。最早作为地名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九年》:"齐夙沙卫奔高唐以叛",说明公元前554年已有"高唐邑"这一地名。

公元前206年,西汉在齐国西界的重镇高唐邑建县,县用邑名,故称高唐县。高唐邑位于现禹城境内西南部,堂子街、大城子坡、小城子坡三村之间的千顷大洼中。

其他说法的辨析

因高唐山得名说

清光绪《高唐州志》中虽有"高唐山在州城东北,土岗蜿蜒犹有遗迹"的记载,但经考证,此地勘探证明淤积层千余米厚,掘地千尺也绝无山的踪迹,此说可信度不高。

与宋玉辞赋相关说

因宋玉之作《高唐赋》《神女赋》两文中多次出现"高唐"一词,便认为今高唐便是宋玉文中所指之"高唐"。但楚国之境不含高唐邑,云梦泽所指只是包括洞庭湖在内的汉中一带的湖渠,楚王不可能到当时属齐国的高唐邑游乐,此说更为荒谬。

名称的顽强传承

高唐县名在历史上曾多次因避讳而改名,但最终都恢复了原名。武则天时期因忌讳"唐"字改高唐为崇武县,后梁时期因朱温又名"晃"改高唐为鱼邱县,后晋时期因石敬瑭的"瑭"与"唐"同音改高唐为齐城县,但每次改名后都顽强地恢复了"高唐"这一名称。

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高唐升格为高唐州,民国元年(1912年)复改为高唐县,名称沿用至今,展现了这一地名强大的生命力。


声明:点关注,不迷路。如果喜欢该篇文章,敬请点赞加关注,以免文章走失,文中图片源于网络,行文草草,不详不确之处请各位看官在评论区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历史   高唐   山东   高唐县   至元   公元前   沼泽   地名   齐国   时期   西汉   禹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