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对恒大地产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一起震惊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大案。
通过系统性财务操纵,恒大地产在2019年至2020年间虚增收入高达5641亿元,套现资金169亿元,导致16万投资者深陷财务泥潭。
这场横跨股票与债券市场、涉及数百亿资金的证券违法大案,不仅刷新A股财务造假规模纪录,更暴露出资本市场“造假—圈钱—退市”的畸形链条。
时间回溯到2010年代,那时中国社会普遍渴望民族产业能够蓬勃发展,李兆廷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最终成长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
他领导的东旭集团精准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趋势,顺应了社会大众的期待。
李兆廷大力宣扬“实业报国”的理念,成功地将东旭集团塑造成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民族企业先锋,这种宣传策略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
从2014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高强度超薄铝硅酸盐触摸屏玻璃生产线起,东旭集团发展迅速,陆续宣布在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高端盖板玻璃和柔性电子玻璃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系列耀眼的成绩,使得东旭集团市值曾超过百亿,李兆廷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民族企业家”。
然而在这引人注目的光环背后,一个预谋已久的财务欺诈行为正在悄悄发生,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这场骗局最终导致东旭集团陷入困境。
通过虚构交易、关联交易等方式,东旭集团将子公司现金流“左手倒右手”,导致东旭光电因连续亏损于2024年退市,东旭蓝天陷入经营困境。
证监会的调查报告公开,东旭集团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的造假行为被曝光。从2015年到2019年,东旭集团虚报收入478.25亿,虚报利润130.01亿,虚报存款447.9亿元,这些惊人的数字,显示这可能是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务造假案件。
东旭集团的造假手段非常专业,堪称“教科书级别”,李兆廷通过控制55家关联公司,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内部交易体系,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产品就像皮球,在关联公司间传来传去,每次都虚增收入和利润,但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真实的产品流动,甚至产品本身就是假的,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种造假不是李兆廷一个人能完成的。
审计机构大华会计所对447亿虚假存款装作没看见,多家银行还帮东旭集团伪造了数十亿的银行流水,这到底是监管没做好,还是存在利益勾结?
在虚假数据的掩护下,李兆廷和他的团队开始在资本市场大肆敛财,2015年到2018年,他们通过减持股票,轻松赚取了169亿元。
2017年,东旭集团以3.38亿元增资入主金鹰基金,持股比例达66.19%,将这家老牌公募纳入“东旭系”版图,然而随着大股东财务危机的发酵,金鹰基金已深陷被动。
2019年东旭光电债券违约时,公司账目显示拥有182亿元货币资金,却无法支付18亿元到期债务,这场荒诞剧的幕后,是长达五年的系统性造假工程。
2020年“账上趴着百亿却无力兑付10亿债券”的荒诞剧情,暴露其资金链早已断裂的本质,更让人气愤的是,2019年股票价格处于高位时,他们又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套取了89亿元。
最终东旭光电以0.3元每股的低价退市,16万投资者这才明白过来,发现自己被骗了,平均每人损失超过23万元,曾经的“民族之光”,最终变成了吞噬投资者血汗的“财务黑洞”。
同时东旭集团精心编织的“科技神话”也充满了戏剧性转折,2023年其LTPS玻璃基板项目宣称“填补国内空白”,却在同月因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这个曾被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自主创新典范”,实则是通过关联交易虚增订单、伪造专利授权文件构建的空中楼阁。
在A股市场上演的“东旭神话”崩塌后,人们惊觉这场持续十年的资本骗局中,最讽刺的并非645亿元财务造假数字,而是那句曾被媒体反复引用的“打破国外垄断”。
当投资者因“国产替代”情怀高位接盘时,东旭集团实控人李兆廷早已通过股权质押套现89亿元,将民族工业的宏大叙事变成收割韭菜的镰刀。
两家公司合计“圈钱”超110亿元,造假材料甚至细化至供应商合同与物流单据,形成完整的“闭环骗局”。
尽管罚款17亿元创近年纪录,但相较骗取的超百亿资金,违法收益仍远大于成本,更严峻的是,财务造假者多通过移民、资产转移等方式规避责任,刑事追责亟待强化。
东旭集团的案例远不止财务造假那么简单,更像是各方心照不宣的“合伙”,监管没看住,审计没尽责,投资者也没认真分析,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十年时间里,几百亿资金流向不明,审计机构却一路开绿灯,这让人难以置信,银行流水造假这么明显的违法行为,竟然也没人发现,问题确实不小。
东旭造假的十年,恰是监管体系漏洞的放大镜像,2020年媒体曝光“存贷双高”异常时,地方金融办将其列为“重点扶持企业”,2023年退市前夜,证监会的调查却仍在路上。
中介机构扮演了关键角色,审计机构对数十亿虚假流水闭眼放行,券商研究员为问题资产贴上“技术壁垒深厚”标签,甚至部分银行参与伪造资金闭环。
李兆廷个人罚款不到6亿,可他身家却有200多亿,这点罚款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样的处罚力度,很难让人相信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东旭集团深谙投资者心理,将产业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值管理筹码,当监管层推动“国产替代”时,企业却将真金白银转移海外,部分采购资金流向境外离岸账户,股权质押所得通过多层嵌套结构套现。
这种“左手爱国,右手圈钱”的戏码,暴露出资本市场上价值投资与投机套利的深层矛盾。
东旭案的警示远超财务造假本身,当“卡脖子技术”成为资本市场的流量密码,监管体系需要建立更灵敏的识别机制;当民族情绪可能被异化为操纵工具,投资者教育亟待补上价值判断这一课。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金鹰基金大股东东旭集团彻底栽了!被重罚!》——新浪财经
《东旭集团造假:“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巨额套现遮羞布》——新浪财经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