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数编制逻辑不同
- 上证指数(上证综指):
- 涵盖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约2000多只),是一个 市值加权的“全市场”指数。
- 近年来,大量小票、微盘股和部分垃圾股反弹幅度惊人,对指数点位拉动明显。
- 所以上证指数突破 3700 点,更多是“广谱式”股票反弹的结果。
- 沪深300 / 上证50:
- 代表的是 A股最大市值、最核心的龙头企业,和“国家队重点关注的白马股”。
- 这些公司市值大、基数高,需要强劲资金和业绩支撑才会大幅上涨。
- 但现实是:权重股业绩承压,机构资金反而在出逃,所以涨不动。
- 创业板指:
- 代表中小市值、成长股,和科技、医药、新能源等赛道。
- 2020-2021 年靠新能源、半导体和医药撑起牛市,但 2022-2024 赛道泡沫破裂、估值杀得很惨,还在恢复期。
2. 2020-2021 牛市与现在的差异
- 宏观环境
- 当时全球大放水,美联储+中国双宽松,流动性极度充裕。
- 现在全球高利率格局,国内货币宽松但传导不畅,流动性难以进入股市。
- 主线逻辑
- 2020-21 有新能源、芯片、医药这些“国家战略+全球需求”赛道,资金有了进攻方向。
- 现在缺少明确的进攻主线,更多是超跌反弹、情绪博弈。
- 资金结构
- 2020-21 外资和机构大举进场,推动核心资产(茅台、宁德、医药龙头等)估值溢价。
- 现在外资持续流出,机构也在赎回潮,资金更偏好炒小票博弈。
3. 为什么这次是“散户牛”,不是“机构牛”
- 上证指数突破 3700,靠的是小盘股、题材股的暴涨,这背后是 散户主导。
- 沪深300、上证50没突破,说明 机构不愿意大规模加仓权重股。
- 换句话说:
- 2020-21:机构抱团牛市,核心资产涨。
- 2025 这一波:散户情绪牛市,微盘股乱涨。
4. 风险点
- 上证指数的“突破”并不稳固,更多是靠 小票炒作堆出来的点位。
- 真正能代表经济基本面和核心资产价值的沪深300、上证50没有同步突破,说明行情基础并不牢固。
- 如果资金退潮,小票泡沫破裂,指数可能会回落。
总结一句:
这次上证指数突破 3700 点,不代表行情和 2020-2021 那样的牛市重现。
本质是“广谱反弹+小票暴动”,而核心权重股依旧低迷,所以沪深300、上证50没突破,创业板更是因为赛道退潮而疲软。
要是真正进入全面牛市,你会看到 沪深300、上证50 同步突破新高,而不是只有上证综指一个人在“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