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枫飞云
柏乡魏氏,作为邢台声名远扬的名门望族,在明清两朝近三百年间,以其卓越的家族成就、辈出的人才,尤其是多位进士和任职高官者,以及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柏乡魏氏通常被认为是巨鹿魏征的后裔,始祖魏寒腊在元代时由巨鹿县迁徙到柏乡县圣德村(现在的路村)。
据魏氏墓志铭记载,柏乡魏氏本巨鹿魏征之后,始祖寒腊始居柏乡。魏谦吉的墓志铭有“至唐文贞公起钜鹿相太宗,子孙家焉”之字样,魏裔介墓志铭也提到“公姓魏氏,魏万之后,分有晋国,子孙以国为氏”,也认柏乡魏氏系魏征之后裔。此外,在当地及魏氏家族内部,也有相关的记载支持这一说法。
柏乡魏氏是当地望族,在明清两朝近三百年间,名士辈出,科举领域成绩斐然,家族中贡生、举人近百,进士多达十三人。其中,魏裔讷、魏勰、魏世泰祖孙三代“一门三进士”,魏廷祚、魏翱、魏肇高“一门一科三进士”(乾隆癸卯科,1783年 ),这些佳话彰显了家族深厚的文化教育根基 。在文化创作方面,著书立说者众多,载入史册的有25人,著述104部、332卷 ,涵盖文学、史学、理学等诸多领域。而且,柏乡魏氏与《柏乡县志》紧密相连,八部《柏乡县志》多为魏氏编纂或有魏氏参与编修 ,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魏裔介—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
魏裔介是柏乡魏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魏寒腊十二世孙,他生于1616年,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 。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及第 。初选为庶吉士,历任工科、吏科、兵科都给事中,直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康熙三年(1664年),48岁的他任保和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因须发皆黑被尊称为“乌头宰相” 。累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升太子太傅 。
2、魏谦吉—兵部侍郎、右都御史
魏谦吉(1509-1560),字子惠,号槐川,是柏乡魏氏在明代的重要人物 ,魏寒腊八世孙。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及第 。初授云南道御史,历任大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等职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在任上,他积极整顿边防,加强军事防御,为明朝边疆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有《四书春秋大旨》《周禮纂要》《大學衍義補摘要》等书 ,卒赠右都御史 。
家族世系从七世祖魏寒腊起,先后次序为:魏寒腊→魏彦通→魏和→魏兴→魏鉴→魏寿→魏儒→魏谦吉。
3.魏裔慤——平凉知府
魏裔介四弟,官至平凉府知府。
4.魏敬胜——宝庆知府
魏裔慤四子魏敬胜,曾任宝庆府知府。
5. 魏谦光——县令
魏裔介之高祖,魏谦吉之兄,明嘉靖二十九年任湖广衡山县令,以清正廉明著称 。
6. 魏櫆祥——潮州知府
魏裔介祖叔,魏纯粹第七子,出任潮州知府 。
7. 魏裔鲁——县令
魏裔介长兄,任山东费县县令。
8. 魏 襄——员外郎
魏裔介长子,出任刑部四川员外郎 。
9. 魏荔彤
魏裔介之子,在仕途和文化领域皆有涉足 。他著有《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等 ,对医学经典的阐释颇有见地,同时在仕途上也有所作为。
其他代表名人见下节科举进士。
柏乡魏氏的科举成就堪称明清河北士族典范。自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魏谦吉首登进士,至清乾隆癸卯科(1783年)魏廷祚等“一门三科三进士”,柏乡魏氏累计涌现13位进士,举人、贡生近百人。
家族科举佳话
“一门三进士”:魏裔讷、魏勰、魏世泰祖孙三代均为进士。
“一门一科三进士”:1783年乾隆癸卯科,魏廷祚、魏翱、魏肇高同科中第,在北方极为罕见。
魏氏进士群
1. 魏谦吉(1509-1560)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第三甲第146名
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三边奏议》《春秋大旨》等军事与经学著作,其弹劾严嵩的同年沈炼,亦为名臣。
2. 魏成忠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
官至山西按察使,参与修订《柏乡县志》,奠定家族编纂地方志的传统。
3. 魏纯粹(约1580-1644)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
任山西道监察御史,著《隆德堂诗文稿》,其子魏柏祥官至县令,孙魏裔介为清初名相。
4. 魏裔介(1616-1686)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第十二名
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帝誉其“乌头宰相”,著《兼济堂文集》40余部,主导清初典章制度改革。
5. 魏裔讷(1620-1688)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进士
魏裔介之三弟,官至江南桃源县知县,以清廉著称,参与家族《魏氏家乘》编修,著有《逸林居诗》 。
6. 魏勰
清康熙年间进士
魏裔介侄子,魏裔讷三子,与魏裔讷、魏世泰并称“祖孙三代三进士”,官至浔州知州,著有《诗经集注》。
7. 魏世泰
清康熙年间进士
魏裔讷之子,与魏裔讷、魏勰为祖孙三代“一门三进士” ,以“孝悌”闻名,任户部主事,参与修订《柏乡县志》。
8. 魏沅
清雍正年间进士
任翰林院编修,著《柏乡风土记》,记录地方民俗与家族历史。
9. 魏廷祚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科进士
与魏翱、魏肇高并称“一门一科三进士”,官至知府,主导柏乡水利工程。
10. 魏翱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科进士
与魏廷祚、魏肇高为同科进士 ,任刑部员外郎,参与编纂《四库全书》,著《刑律考订》。
11. 魏肇高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科进士
和魏廷祚、魏翱一同考中进士 ,任直隶学政,改革科举考试制度,著《学政条规》。
12. 魏男
清乾隆年间武进士
魏裔慤次子魏男,曾任浙江金华知府。
柏乡魏氏牌坊是明清时期为柏乡魏氏家族中功绩卓著者所建,多已损毁,以下是一些主要牌坊介绍:
1、魏氏始祖之茔牌坊:位于始祖魏寒腊的坟地前,坐北朝南,是为纪念魏氏始祖而建。
2、诰赠坊
明嘉靖朝为赠监察御史魏岩建,(魏谦吉之父,因子魏谦吉为兵部右侍郎而赠。
3、大中丞坊
明代嘉靖年间为山西巡抚魏谦吉而建。
4、总督三边坊
明朝嘉靖时为兵部右侍郎魏谦吉而建,当时魏谦吉的官职是三边总督(山西、陕西、宁夏)。
5、青锁名臣坊
清顺治时为吏科给事中魏裔介而建。
6、四世总宪坊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魏裔介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诰赠其曾祖魏大成,祖父魏纯粹,父亲魏柏祥为左都御史(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故称“四世总宪坊”。
7、褒宠懋绩坊
位于南关,为魏裔介建。
8、宫保冢宰坊
清康熙朝为时任太子太保内秘书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魏裔介而建。
柏乡魏氏重视文化传承与教育 ,家族中著作者众多,载入史册的有25人、著述104部、332卷 。除上述魏裔介等人的著述外,还有魏谦光的《四书周易备采》《五经摘》《大学衍义摘》 ,魏荔彤的《大易通解》《怀舫诗集》《杂著》《杂曲》《弹词》 ,以及魏氏家族参与编纂的多部《柏乡县志》等 。这些著述涵盖经学、理学、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 ,不仅反映了家族成员的学术造诣和文化素养,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柏乡魏氏以其辉煌的家族历史、杰出的人物成就、丰富的文化著述,成为明清时期家族发展的典范之一 ,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后世研究家族文化、明清历史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也是邢台姓氏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