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走不动才后悔,院士提醒:看年轻时有没有站着养骨、动着护脑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文丨编辑 小豆包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到了七八十岁还能健步如飞、谈笑风生,而另一些人却早早需要搀扶、记忆模糊?75岁的刘院士在《健康报》采访中一语道破天机:“一个人年老后,能不能躺着享福,关键看年轻时有没有‘站着养骨’、‘动着护脑’。”

这句话并非虚言,而是由大量健康数据所呈现出的真实写照。

衰老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儿,它就如同,一颗种子一般,在你每一日的生活习惯当中,悄悄地生根发芽。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枯萎凋零。

1.骨健康:站不起来是“瘫痪”的起点

很多人误以为年老体弱,是自然规律,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位骨科主任直言不讳:老年人最怕的不是白发皱纹,而是站不起来、走不动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超50%患病情况较严重

这种疾病,看似无声,却能导致,骨折、卧床甚至失能。

一旦卧床,超过三个月之后,肌肉每周会流失2%,原本能够自理的人,很快就会陷入需要依赖他人的这种困境。

其实呢,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预防,

年轻时,多摄入一些钙质,以及适量的维生素D,坚持进行负重运动,比如像散步,或者爬楼梯,这样便能够为骨骼打下牢固的基础。

别等到身体发出警报,才后悔当初没重视。

2.肌肉流失:别等老了才锻炼

肌肉流失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从30岁起,肌肉每年减少1%。倘若长期处于不动的状态,到了老年之时,甚至连从椅子上站起身来都有可能会感到吃力。

肌肉减少,这不仅会影响到行动的能力,还会使平衡以及代谢的能力降低,进而增加了跌倒、骨折、患上糖尿病以及出现高血脂的风险。

这种“肌少症”初期症状不明显,等你察觉时,往往已难以逆转。

刘院士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抗阻运动,比如提水瓶拉弹力带,或做深蹲。

这些简单活动,比什么都不做强得多,

记住肌肉它乃是身体的支柱,在年轻之时,多多去活动活动,如此一来,待到年老之际,才不至于“步履维艰”。

3.大脑保护:记忆衰退可延缓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突然降临,而是在发病之前的十年,就已然开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大脑。

目前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延缓进程。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坚持锻炼,合理饮食,以及控制慢性病的人,患痴呆的风险降低了32%。

大脑最怕三件事:久坐不动,睡眠不足,以及情绪压抑。

可惜,这些正是许多中年人的日常,

别再熬夜啦,每天轻松愉快地,规律作息,持续保持社交活动,多多阅读或者学习新的技能,这才是给大脑最为合适的“保障”。

说起来护脑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算数。

4.慢病信号:别忽视“老毛病”

腰酸背痛以及乏力,还有食欲下降——这些较为常见的小状况,其背后或许潜藏着高血压、糖尿病亦或是心脑血管疾病所发出的征兆。

数据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70%的人轻松愉快地身患至少一种慢性病症,这一现象较为常见且不容忽视。

慢病的特点在于,发病早症状轻但是危害大,控制难。

一旦陷入“吃药停药加药并发症”的循环健康就会急转直下。

院士提醒,40岁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及早发现,异常情况,才能防患于未然。

健康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争取的结果。

5.饮食共同点:老得慢的秘诀

那些精神矍铄的老年人,饮食上总有共通之处:食物种类多样,每天不少于12种;口味清淡,少盐少油;蔬菜水果充足,且不过度依赖保健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300克蔬菜、200克水果、25克大豆及其制品,限盐不超过5克。

坚持“七分饱”,避免重口味饮食,如此这般,便可在营养均衡之际,徐徐延缓衰老。

饮食调整,不需要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改变,而是从一些小细节开始做起,例如多多食用绿叶菜,与此同时减少油炸类食品的摄入,这样其效果便会逐渐地显现出来。

6.生活方式:不是你老了,是你“耗”老了

年龄并非衰老的罪魁祸首,不良习惯才是。熬夜久坐暴饮暴食以及情绪内耗,都在悄无声息中损耗着健康。刘院士曾言:“老年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端。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到达。”每日行走6000步,保障充足睡眠,管控情绪起伏,定期进行体检,这些小事累积起来,便能改变未来。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每一日的抉择。

总结:一下健康衰老不是运气,而是年轻时“站着养骨”和“动着护脑”的必然结果。从骨骼到大脑,从肌肉到饮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经营。别等到走不动、记不清时才后悔,现在就开始行动吧。你的坚持,会成为未来从容生活的底气。记住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能笑着享受时光。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2023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养生   院士   后悔   年轻   健康   肌肉   中国   饮食   大脑   衰老   老年人   老年   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