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停止东风、福田、一汽解放、中国重汽汕德卡等中国品牌共计12款中重型卡车进口销售,同时召回已经运输和在用的车辆。落地之后生效,仓库的待交付车辆只能暂且搁置起来,经销和运输公司也受到了影响,整个行业迅速进入了应急状态。
中国中重卡刚刚在俄市场占到一个显眼份额,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里,中国品牌在俄重卡市场上卖出了七千七百多辆,汕德卡大约四千辆(14.2%),解放两干辆(7.1%,东风一千二(4.4%,福田五百余(1.9%),已经撑起当地矿石、木材、燃油这些大宗运输的骨架。
2025年上半期间俄国车整体销售数量大约为两万八千台左右,其中中国品牌的汽车有大约一万三千台,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四十七。2024年中国品牌卡车销售大约13万辆,在总体销量占比达65%,其中重卡、中卡等大类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70%;排行榜上排名前十的品牌当中,有四家为中国企业(包括重汽)、陕汽、一汽和东风,合计占了总量的一半以上。
禁令罗列了七项理由: 制动响应迟滞、行驶噪声超标、安全带固定不规范、防护装置缺失、电磁兼容性不足、排放指标异常、车内有害物质超标。工贸部长阿利哈诺夫指出部分车辆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能继续行驶。疑问是这些车型以前已经获得俄罗斯的认证,在过去几年内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安全事故,现在突然把过去的事情拿了出来,且力度很大,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只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把事搁到产业图景里边更清楚,俄重卡市场今年上半年整体不给力,销量同比下挫55.9%,才2.8万辆。自2022年戴姆勒、 沃尔沃等西方车企退出之后,中国品牌立刻填补空缺并搭建渠道和服务网络。反观国内厂商,卡玛兹、GAZ压力大,卡玛兹去年销量下降18%,工厂减班。政策偏向本土:2024年10月进口车回收税70%-85%;2025年8月1118号法令进口卡车报废税提高到1.7倍,单车成本约高1.2万美金,政府投入约200亿卢布支持本土升级,目标2030年汽车国产化率90%。克里姆林宫智库也提醒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危险,连起来就是目标很明确,稳本土产业,降外链。
回到禁令本身,既像合规检查又像贸易阀门,理由一串齐备就是没见详尽公开的检测数据和落地细节,更有指向性的是轻型车不动只有中重卡被精准卡住,正好卡在中国品牌最强势的区间里头,顶住了本土痛点同时也给与西方车企可能回流或更广泛地博弈留下余地。考虑俄乌战事长期化、 地缘格局的博弈加剧,“技术+产业+贸易”这样的组合拳也不意外。
对中国车企造成冲击立竿见影:库存冻住,融资租赁风险提高,售后召回体系务必快速反应,更大麻烦是市场信心。车与认证都可重做;但一旦失去信任就很难马上恢复。然而过去两年内,在严寒重载长途的考验之下,中国重卡仍然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是依靠其高性价比以及长久耐用的优势,并且客户选择回购某一个品牌的车辆时主要因素就是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高低。
破局需要多线并进:
技术与合规先行: 围绕七个问题逐个过,低温制动反应要强化,材料强度耐寒件冗余也加强,整车级EMC验证做,VOC控制更严格,结合当地燃油品质重标定排放策略,全工况测试范围增大,出口前第三方再复检,出厂即附合格档案,被动减少。
认证加速: 设专项团队驻莫斯科,高频对接认证机构;先验证关键零部件和系统再报整车;流程前置、多版本预备,避免单点卡死。
客户维系: 召回果断,配件工时在网点预置,供应链打通减少停运,在运价低的时候,尽量不让车主耽误接单,靠服务速度留住信任。
风险分散与本地化: 散件组装+深度配套双路径推进,优先落地政策明确、园区成熟的图拉等新工业区;部分价值链前移,关税与认证门槛降低、售后更稳。
区域联动: 打通中亚和东欧的物流、备件、金融网络,给单一市场波动留缓冲转圜之地。
成本与定价: 充分考虑到报废税上升、汇率变动,在询价和长约里把政策风险分担讲清楚,给客户一个可以预期的方案。
这不就是中俄经贸拐点,更可能是结构性调整。必须重申,安全环保的底线不可越。俄方指出的七项问题,哪怕一个成立也要认真对待。经贸合作依靠长久信用,这才是稳妥办法。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