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北京敦煌”美誉的云居寺有一条1.6公里的千年古道,沿用至今。最近,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经过考古测绘,揭秘了古道的10种修建方式,涵盖从隋唐至明清各时代的遗迹。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咱脚下走的古道有1400多年历史了。经年累月,这些白云岩已经被踩出了脚窝子,表面非常光滑。”从石经山山脚出发,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带着记者,顺着古人踩出的路,一路往山上走。
在一段陡坡前,他站定往上指:“隋代始建云居寺时,古人依山就势开出最原始的路。到了唐代,明显‘富裕’了,古人在原石上稍加修饰,开凿出阶梯。”
“这条路就是辽代修的了。”一段笔直陡峭的小道上,罗炤放缓脚步,细细解读,“经过考古测绘,这段路本来有4个拐弯,辽代人抄了个近道,做成了现在的直道。”
过了辽代险路,眼前豁然开朗——整齐的石条层层铺设,一路向山顶延伸。“这些石阶是古人从山下辛苦运上来的,做工很精良。瞧,道路两侧还有很规整的‘马路牙子’。”罗炤指着路边凸起的矮坎说,“请教了建筑专家,这些矮坎是护路的基础。这很符合唐代节度使出行的规格。”
罗炤介绍,此次共发现了10种不同时期的修路方式。“这些路的功能也不一样,最初是用于运石经到山上的藏经洞,也为唐代节度使和辽代皇室到访修过路。”
这些新发现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云居寺和石经山历经数个朝代的建设过程,摸清了石经山古道形成的过程。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对这些遗存开展深度发掘,进一步揭示石经山这一延续千年的工程。
云居寺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珍藏着世上绝无仅有的1.4万余块石经和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造型独特、雕刻精美的塔群。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祺瑶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