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新手机有多能打,也不是汽车又出了啥黑科技,而是一块号称能 “潜 40 米深海” 的手表,把用户坑得有点惨 —— 有人戴着它去国外潜水,前三天还好好的,第四天直接进水罢工,找售后维权更魔幻,不仅被甩锅 “人为损坏”,最后同意修了还让别写 “潜水进水”,修好后更补了句 “以后别拿去潜水了”。
这事一曝光,网友直接炸了:“合着我买的不是潜水表,是‘看水表’?”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这边刚发声明澄清,南京一位律师就直接买了同款表,把小米告上了法庭,这波操作直接把事儿从普通售后纠纷,闹成了全网围观的品牌信任大战。

咱们先把时间线捋清楚,这事儿得从一位网友的真实经历说起。这位网友年初的时候,刷到小米 Xiaomi Watch S4 Sport 的宣传,页面上写得那叫一个诱人:“全新潜水模式”、“40 米休闲水肺潜水”、“PADI 实测 + EN13319 国际认证”,再一看价格 1599 元,觉得性价比挺高,就下手了。
今年 11 月,他带着这块表去国外海边度假,本来想拍点水下美照,顺便试试手表的潜水功能。前三天一切顺利,每天潜三次,手表的深度显示、计时都没出问题,他还在社交平台夸过这表 “靠谱”。结果第四天潜水上岸,他低头一看,手表屏幕里全是水雾,按键按下去也没反应 —— 明摆着,进水了。

回国后他第一时间找小米售后,想着按质保流程处理,结果售后的操作让他懵了。一开始客服检测完,直接说 “这是人为损坏,不能退也不能免费修”,气得他把自己潜水的视频、购买记录全发过去,来回掰扯了好几次,售后才松口说可以免费修,但有个奇怪要求:“邮寄的时候,维修原因别写‘潜水进水’,换个别的理由。”
等手表修好寄回来,他以为事儿就算完了,结果售后一个电话过来,轻飘飘一句 “以后这表别拿去潜水了,谨慎点用”,直接把他惹火了。

“我当初买它就是为了潜水,现在你让我别潜?” 他把这段通话录音发上网,很快就爆了,评论区全是吐槽的:“小米这是玩文字游戏呢?宣传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出问题就不认账?”、“要是不能潜水,当初别叫‘潜水表’啊!”
就在网友吵得火热的时候,北京策略(南京)律师事务所的胡有路律师站出来了。他专门去小米专卖店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 Xiaomi Watch S4 Sport,直接宣布要起诉小米,理由是 “虚假宣传”。

胡律师拿出的证据挺实在,他说小米官网宣传里把 “40 米潜水”、“国际认证” 当大卖点,可仔细一看手表标注的防水等级是 5ATM—— 懂行的都知道,5ATM 在行业里就是个 “生活防水” 水平,顶多能防个洗手溅水、偶尔淋点雨,就算有的产品说能游泳,也得小心翼翼;真要游泳,至少得 10ATM 以上,专业潜水装备更是要 20ATM 起步。“你一个 5ATM 的表,敢说能潜 40 米?这不是误导消费者吗?”
更让他觉得不对劲的是,小米宣传页上大标题写着 “潜往人生新境界”,底下的免责条款却藏在折叠菜单里,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这不就是典型的 “大字宣传,小字甩锅”?胡律师直接把诉状递到了法院,还说 “关键得让专业机构测测,这表到底能不能真潜 40 米”。

面对这波舆论和起诉,小米在 11 月 21 日终于发了正式声明,核心意思就三点:
第一,网上的视频是 “移花接木”,客服说 “不建议潜水” 是针对 Xiaomi Watch S4 标准版,不是涉事的 Sport 版;
第二,Sport 版确实有 SGS EN13319 认证,能潜 40 米,但得避开热水澡、桑拿、高压冲洗这些场景;
第三,售后人员说话 “不严谨”,已经道歉,也给用户修好了表,用户也 “理解” 了。
可网友根本不买账,不少人晒出自己的经历:“我当初买的时候,标准版和 Sport 版长得差不多,名字也没说清楚区别,要不是这次出事,我都不知道还有俩版本!” 还有人吐槽小米产品线太乱,“手机、家电、汽车、手表一大堆,谁有空一个个查参数?不就看你宣传啥信啥吗?”

更有意思的是,胡律师看完小米的声明,也没撤诉。他说 “客服录音针对标准版这事儿,可能确实有误会”,但核心问题没解决 ——“那个去潜水的用户买的就是 Sport 版,还是进水了,这表的防水能力到底行不行?” 他已经准备好补充材料,就等法院安排司法鉴定,“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商家说的‘能潜水’,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潜水”。
现在这事儿还没个结果,涉事的 Xiaomi Watch S4 Sport 还在各大平台卖着,宣传页上的 “40 米潜水” 依旧显眼。有人觉得小米这次是 “公关救火”,也有人说用户可能没注意使用场景,但更多人关心的是:以后买这种带 “专业功能” 的产品,到底该信宣传,还是得自己先当 “小白鼠”?
其实说真的,消费者买块手表图的就是省心,宣传里说能潜水,那就该经得起水里的考验;就算有使用限制,也该明明白白写在显眼的地方,而不是藏着掖着。

一块表进水了,可以修;但品牌信誉一旦“进水”,可就没那么容易烘干了。
希望小米这次,真的听进去了。
毕竟,用户愿意潜水,是因为相信你能护住他们的安全;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你产品测试的“小白鼠”。
大家怎么看这事?你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被宣传 “坑” 过?评论区聊聊~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