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4月8日报道,4月7日,黄冈师范学院退休教师詹火元收到了黄冈市博物馆颁发的捐赠证书,日前,他将一张珍藏了30多年的照片捐赠给博物馆。照片是毛泽东主席24岁时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的毕业照。
退休教师捐赠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的合影
报道中说,4月2日,詹火元将毛泽东的毕业照和一封书信捐赠给黄冈市博物馆。照片拍摄于1918年,毛泽东与20多位同窗,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书信是毛泽东写给同窗好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小同事夏在伯的信件复印件。
夏在伯和毛泽东是同窗、同事,他们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同时出现在合影中,以后也有书信来往。
毛泽东1939年给夏在伯的回信复印件
据捐赠者詹火元老师介绍,夏在伯的儿子夏学文和他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同事,30多年前,夏老师拿着一张底片请他帮忙冲洗照片,照片冲洗出来后便送给了他一张。这张记录着同窗之谊和毛泽东青春年少时的照片,他珍藏了30多年。夏老师去世后,詹老师打听到他的家人不知道将那张珍贵的合影和底片放到了何处,于是决定将这张照片捐赠给博物馆,只为让更多人看到毛主席年轻时的样子。
退休教师捐赠的照片背面的文字
这张照片背面的文字标出了第八班学生的姓名。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上只有28人,而名单上却有30人,可能是当时第八班的全部学生。
毛泽东是千古伟人,首先是个“文化人”。在毛泽东的学生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了“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六年私塾他换了六个地方,七年新学则报考和就读过七所学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了五年半,成为毛泽东生平读书唯一最久的学校。
1918年3月,毕业将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合影留念。中国革命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3月版《纪念毛泽东》,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毛泽东在湖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毛泽东画传》等书均收录了这张合影,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也使用的是这张照片。照片上方有一行文字“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时间为“民国七年三月”,第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
将退休教师捐赠的照片和《毛泽东画传》等权威出版物刊登的照片进行比对,我们惊喜地发现,照片的背景和人员的位置相同,且小平头的毛泽东都站在第四排右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全身照,共28人;后者是半身照,共27人。对比起来看,少了前排左一那个圆圆脸的同学。
对此,笔者有个大胆的猜想,1924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合影的原照就是如今退休教师捐赠的照片(系根据一张黑白底片冲洗而成),而广为人知的上方标注有文字的那张照片是将退休教师捐赠的那张照片经过裁剪而成(且几个版本裁剪的程度不一),将全身照裁为半身照,将前排左一那个人裁掉了,而且还将其露出的袖子也抹去了。这样就由28人变成了27人。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使用的照片
正当笔者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沾沾自喜时,又无意中看到,《潇湘晨报》2017年6月10日也曾刊登过一张照片,下注为:“1918年,湖南一师第八班毕业照,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2017年6月10日《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刊登的1918年湖南一师第八班合影
这张照片没有注明来源,但比退休教师捐赠的那张照片画面更大,而且上面还有字,这简直就是退休教师捐赠的照片和《毛泽东画传》等权威出版物刊登的照片的结合体了。可以这样说,毛泽东那张广为人知的照片就是从这张照片裁剪处理而成的。
1918年6月,25岁的毛泽东结束了5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极目新闻的报道将退休教师捐赠以及《潇湘晨报》刊登的1918年3月的照片说成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的毕业照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只是毕业前夕第八班学生的合影。毛泽东真正的毕业照,另有其照,为5个班的学生合影,也收入进《毛泽东画传》等权威出版物中。照片上方的文字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共五班学生毕业纪念 民国七年六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1918年6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合影
原来,湖南一师曾于1916年将毛泽东所在二年级以上的年级改为本科第一部,二年级一至五班相应改为六至十班,毛泽东所在的二年级三班正好就是第八班。该班毕业时仅有22名学生,而民国四年(1915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中的名单是31名,3年时间流失9人,由此可见毕业还是相当严格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1918年3月第八班的合影不是毕业照。
退休教师捐赠的这张有毛泽东的1918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全身合影照面世,掀起红色浪潮,引爆全网。光影定格的不只是伟人青春,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同窗情谊与家国情怀。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艾建玲充满敬佩和自豪地说:“在第一师范,毛泽东实现了由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和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并由此出发赶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缔造者之一。”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