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市科技局调研了西北师范大学“烛龙一号”、核酸检适配体等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西北师范大学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了解了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性栓塞气疗联合平台等建设情况。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国家需求的国际发展前沿,开展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科研团队与无锡贝塔联合,于2023年初开展碳-14微型核电池研发,该项技术基于同位素源的衰变能转换为电能的辐射伏特效应原理,2024年10月,碳化硅换能器件这一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取得突破,2024年11月,开发出首个纯国产化碳-14微型核电池工程样机“烛龙一号”,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安全所检测给出的性能参数对比领先美国同类产品。
随后调研组与西北师范大学研发团队就科研成果转化事宜开展座谈交流,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了推进产业化的计划和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市科技局表示,按照近期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部署,我市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兰州“161”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破。西北师范大学研发的这两项成果符合我市6+X产业体系发展,属于国内领先,市场潜力大,实现产业化能够替代进口并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集群化发展,助力我市新质生产力培育。研发团队要锚定目标、坚定信心、聚力推进,我们将强化服务意识,当好“店小二”,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聚集资源要素,全力推进项目产业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