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
鲜红的虾壳、Q弹的虾肉,
还有浓郁的香辣味道,
每一口都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近日,
福建一女子洗刷小龙虾时,
竟从虾头里剥出多颗珠子样的东西,
非常光滑,
看起来有点像陶瓷的材质,
女子惊呼“哎呀妈呀,好吓人。”
扬子晚报
,赞18
#女子吃小龙虾竟剥出多颗珠子#
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其实,这位女子剥出来的“珠子”叫龙虾钙石,是小龙虾等鳌虾类生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作用是帮助调节体内钙质。
一说到结石,我们可能想到肾结石、胆结石,这些都会威胁人们的健康,但小龙虾体内的“结石”则另有妙用。这类沉积物是一对被称为胃石的盘状结构,位于胃壁的两侧,形成于胃石盘的柱状上皮和心脏胃壁之间的空腔中。柱状上皮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淋巴钙转运至胃石以及胃石有机基质的合成。
摆成心形的小龙虾胃石
淡水中,甲壳动物对钙的利用率很低,所以小龙虾在蜕壳前会将角质层中的钙重新吸收并以钙沉积物的形式短暂储存,以应对水环境中钙缺乏现象。当小龙虾接近蜕壳时期时,外骨骼会发生部分降解,钙离子便从矿化基质中溶解出来,并通过表皮上皮转移到血淋巴中,随后钙离子在血淋巴中被吸收,形成胃石。在蜕壳过程中,胃石塌陷到胃中被消化,为小龙虾口器和步行足等重要部位的钙化提供了内源性供应。
胃石切面
胃石具有典型的洋葱状无定形矿物层(主要是碳酸钙)和甲壳质形态,这是由于无定形矿物质在甲壳质基质上的连续沉积和致密化造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无定形碳酸钙是胃石这类暂时性碳酸钙沉积物中的主要形式。在许多甲壳类动物中,钙从外骨骼转移到临时储存沉积物再到背部的这种循环代谢是由碳酸钙多型性实现的。胃石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据了解,龙虾钙石虽然外形特殊,但不会影响食用安全。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如发现此类物质无需惊慌,可以将其取出后正常食用虾肉。这种现象在甲壳类水产品中并不罕见,只是多数情况下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已被去除。
网友调侃:正儿八经的龙珠,集齐七颗就无敌了!
你炫小龙虾的时候炫出过珠子吗?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都市报道、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网友评论
编辑:倪彦弘
编审:魏丽英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