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一场令人揪心的车祸发生。
三位年轻女孩驾乘小米SU7行驶于高速公路时,不幸遭遇事故,最终车辆爆燃,两人被烈火焚烧尸骨无存,一人在送医过程中宣告离世。
消息一出,大批大批的网友看到了事故车主驾父母以及其男友晒出的种种心痛往事,以及对小米集团发出的种种诘问,迅速站队为其呐喊助威。
但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舆论却开始有了反转的迹象,女主母亲清空事故相关微博的举动更是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面对这起事故,同济学院教授的发声让这场悲剧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小米SU7事故遇难者母亲王女士 曾通过微博表达了对小米汽车的质疑和不满,但随后却清空了所有事故相关的微博,并关闭了评论功能。
然而她清空微博这一行为的背后,却可能潜藏着种种原因。
一开始,女主母亲在微博上描述了事故现场的惨状,质疑车辆的安全性能,如车门无法打开、车辆自燃等问题。
还有诸如“快要要结婚”“考编”等,博得了大量同情。
一时之间,站在罹难者角度向小米集团“开炮”、为“受难弱者”讨要说法的网友占领了各大社交媒体的评论区。
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越来越多的消息爆出,网友们却惊讶的发现,主驾的母亲在微博上的言论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
甚至还与男友回应、以及遇难者父亲在采访中的语言形成了冲突。
有网友开始质疑,明明是女儿男朋友买的车硬要说成自己给女儿的毕业礼,然而遭到质疑时又辩解称因女儿的学生身份办不了贷款才落在男友名下。
有网友觉得,明明一开始指责小米汽车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联系家属。
但后来小米晒出的公告里清清楚楚地写着“拨打ECALL联系车主”,结果发现了司机并非车主本人的现象。
也有网友认为,明明没有在现场亲眼见到事故发生,官方也没有出具具体的事故报告,但家属始终坚称“有人告诉自己车辆在碰撞后起火且车门锁死,导致人员无法逃生”。
还有人认为,明明自己女儿开车过度依赖智驾最终导致车祸,但到现在为止身为主驾的家人在社交媒体上与小米集团“对峙”,却从未替另外两名横遭不幸的少女发声。
但最后有人扒出,在面对网友对她女儿可能选错车的攻讦时,可能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她竟然直接用“我让我女儿每晚来看看你和你全家”这种语言回怼。
这不禁让人觉得有些无语,这像是一个刚刚痛失爱女的母亲还击外人时会说出的话吗?
无论是哪种原因,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前后矛盾的言论让她在面对公众时显得颇为被动,最终选择了清空微博。
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要知道,小米的智驾系统仅仅是L2辅助驾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辅助,但并非完全可靠的自动驾驶,主驾仍需保持对路况的关注和对车辆的控制。
然而,在这起事故中,主驾女孩可能未能充分履行这一责任,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且小米明确要求了当驾驶员换人时,需要重新登陆账号学习NOA知识,而且还明确指出“施工场景/昏暗场景下不能使用”。
而据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事故发生前,车辆却处于“昏暗场景禁用”的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在夜间施工的高速路段上,这辆车的车速竟然高达 116km/h。
不仅如此,有好事网友晒出了事故路段白天的录像。
道路两旁“前方施工”“减速”标志清晰可见,不断变窄的道路更是从很远就开始,甚至有人发现事故路段附近有限速40的明确提示。
“深夜行车”、“不断变窄的施工路段”、“时速116km/h”、“多次分心报警”......
从这个角度看,主驾女孩不仅对智能驾驶功能可能存在过度依赖,甚至可以说对这起事故有着不能推诿的责任。
红色警示牌没看到,限速没看到,围栏也没看到。
有网友说,罹难者中的主驾驶员毫无疑问是这起事故中的第一责任人,而坐在副驾和后排的另外两名女孩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当下,三位遇难者家属已与小米工作人员会面,但主驾家属一再于社交媒体上质疑智能驾驶系统在事故发生前的可靠性。
认为驾驶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接管,小米的智驾系统需要对此次事故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年前也有一位男司机开着辅助驾驶的油车以112km/h的时速在相似的夜间施工路段行驶,也是在两秒内减速至九十余公里,好在一头扎在绿化上没有爆燃保住了一命。
近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也针对小米汽车的安全设计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小米车 2 秒的预警时间在高时速的状态下,对于驾驶员来说是不现实的,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反应。
这位对智驾颇有研究的专家认为,假设要让分心的主驾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反应,那预警时长至少要提前 10 秒,才能及时回到正常驾驶的状态。
不仅如此,朱教授还指出,不少企业都认为过高的监管率会影响使用者的驾驶体验。
所以小米SU7在检测到障碍物时,仅发出了普通的语音警告,未采取强震动、全屏红色警报等等手段。
这些更醒目的提示方式或许确实会影响驾驶体验,但是在保障人身安全面前,驾驶体验实在应该做出让步。
在智能汽车迅猛发展的当下,驾驶安全的保障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同济学院教授的发声无疑给智能汽车安全设计敲响了警钟。
但也有专家表示,小米此次发生的事故,并非自燃!
按照浙江省汽车专家的解释来看,汽车自燃是在没有经受外部撞击或者伤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对于这场车祸来说显然是两回事。
这场悲剧不仅给三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让小米汽车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事故原因,给家属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同时,也希望汽车行业能够以此为鉴,加强安全设计,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澎湃新闻——智驾响应是否及时?车辆为何燃烧?车门是否锁死?小米SU7致三死车祸三问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小米汽车称事故车起火并非自燃小米汽车回应事故车AEB是否触发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