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回来了。
183天后,带着伤愈的身体和明显壮实了一圈的体型,站在了全运会跳台上。她和搭档拿下双人10米台金牌,入水依旧“水花消失术”,起跳高度惊艳全场,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为她点赞:“少年归来,依旧耀眼”。
可谁能想到,这份滚烫的荣誉还没焐热,网络上的刀子就扎了过来。不到 24 小时,三大波恶意汹涌而至,把这个刚从伤病中爬起来的姑娘扒得 “体无完肤”。有人骂她身材走样,有人说她怯战避赛,甚至连裁判打分都被扯出 “黑幕”—— 难道奥运三金王,连 “不完美” 的资格都没有?

全红婵的夺冠视频刚刷爆全网,评论区就被一群 “外貌警察” 占了坑。
“以前多纤细啊,现在胖得快认不出了,这体重早晚掉神坛”“胳膊比陈芋汐粗一圈,是不是训练偷懒了?” 更难听的还在后头,有人拿她和歌手伍佰对比,嘲讽她 “壮得像个糙汉子”,甚至有人直接喊出 “赶紧退役吧,别占着名额”。
这些人怕是忘了,全红婵今年才 18 岁,正是青春期疯长的年纪。过去半年,她的身高从 1 米 43 窜到 1 米 58,体重跟着涨几斤再正常不过。而且她家人天生大骨架,打小就不是传统审美里 “白幼瘦” 的模样,这难道是她的错?
跳水圈的人都知道,全红婵为了控制体重,早就把嘴 “管” 得死死的。巴黎奥运会前,她硬是戒掉最爱的辣条,顿顿啃水煮菜,就为了把体重稳住 40 公斤以内。教练陈若琳说过,女台选手 14 到 16 岁都要过 “发育关”,体重哪怕多一斤,空中动作和水花控制都会受影响。全红婵每天比队友多练一小时核心力量,就是为了对抗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
更讽刺的是,跳水比的是技术不是选美。这次比赛里,全红婵的起跳高度、空中翻腾姿态,还有那几乎 “砸不碎水面” 的入水,哪一样不是顶尖水准?现场观众的惊呼、裁判给出的高分,难道还比不上键盘后的挑刺?
前跳水女皇高敏早就替她抱不平:“你们没见过她凌晨五点练体能,没见过她一个动作练一百次,凭什么说她不自律?” 高敏自己年轻时也因发育期胖了 3 斤被教练骂哭,她太懂这种委屈 —— 运动员不是玩偶,不能永远保持一个模样。

身材攻击还没停,“怯战论” 又冒了出来。
看到全红婵没报名单人 10 米台,有人立刻阴阳怪气:“肯定是怕输给陈芋汐,不敢正面刚呗”“复出就躲着单人赛,实力不行了吧”。这些话听得人火大,可他们压根没看见全红婵训练时左脚踝缠着的厚厚绷带。
全红婵的脚踝伤可不是小事。今年 5 月,她因距腓前韧带损伤伴关节腔积液,连全国冠军赛和世锦赛都错过了。虽然后来做了高压氧舱治疗、中医针灸,可核磁共振影像里,韧带周围还有明显水肿信号,腰椎也有慢性磨损,稍微用力就疼。
懂行的都知道,单人 10 米台有多 “熬人”。预赛、半决赛、决赛要在 48 小时内跳 15 次,10 米高空落水时,身体承受的冲击力是自身体重的 10 倍。队医测算过,要是全红婵强行参赛,旧伤复发的风险超过 60%。
广东队总教练说得实在:“她才 18 岁,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才是目标。” 双人赛有搭档配合,体能消耗只有单人赛的 40%,既能找赛场感觉,又能护着身体。这哪里是怯战?分明是对职业生涯负责的聪明选择。
再说了,全红婵用实力打脸了这些质疑。双人决赛里,她哪怕手腕还缠着预防性绷带,照样稳稳完成 407C 等高难度动作。赛后那句 “我真棒”,是对自己的肯定,可不是心虚的掩饰。

比骂身材、骂怯战更离谱的,是对裁判打分的无端揣测。
全红婵和王伟莹第二跳时,起跳确实没上海队的陈芋汐组合同步,可最终得分却一样。这下炸了锅,“东道主优势”“裁判睁眼说瞎话” 的说法瞬间传开,有人甚至翻出多年前的比赛说 “早就内定了”。
这些人怕是连跳水打分规则都没搞懂。跳水得分要算动作难度分、完成分、同步分等好几个维度,同步分只是其中一项。全红婵那跳虽然同步稍差,但起跳高度够、空中姿态标准,压水花更是一绝,难度分的优势刚好补了回来。
而且这是全国直播的比赛,裁判都是业内顶尖专家,打分过程全程透明。真要是有黑幕,别说观众不答应,各大媒体早就追着报道了。之前全红婵巴黎奥运会夺冠,分数出来时全网都说 “实至名归”,怎么到了全运会,正常打分就成 “黑幕” 了?
更无聊得是,有人还截了陈芋汐比赛时的表情,硬说 “她不服气,两人关系差”。可热身时,全红婵和陈芋汐还在台上笑着聊天,陈芋汐之前采访也说 “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把娱乐圈的宫斗戏码搬到体育赛场,这些人到底是看比赛还是看八卦?
看着这些恶意评论,真想问一句:我们到底对运动员要求有多苛刻?
全红婵 14 岁东京奥运一战成名,17 岁成中国最年轻奥运三金王,18 岁带伤复出还能夺冠。可在某些人眼里,她胖一点就是 “不自律”,保健康退赛就是 “怕输”,打分正常就是 “有黑幕”。
他们想要的,根本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运动员,而是一个永远纤细、永远赢、永远不会受伤的 “完美神”。可神会疼吗?会经历青春期吗?会为了控制体重啃水煮菜吗?都不会。但全红婵会。
她不是比赛机器,是个刚成年的小姑娘。她会因为练不好动作哭鼻子,会想吃辣条想得流口水,会在夺冠后开心地喊 “我真棒”。她为国家拿了那么多荣誉,我们哪怕做不到鼓掌,至少别泼冷水吧?

这样的支持,太自私了。
真正的尊重,是允许她胖一点,是理解她不比单人,是相信比赛的基本公平。
别再用放大镜,去照一个努力活着的少年了。她不需要你捧上神坛,也不需要你踩进泥里。她只需要一点善意,和一句简单的:“回来就好。”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