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当茅台1935的官方售价从1188元跌至948元时,白酒行业一片哗然。这已是茅台年内第三次在“i茅台”平台下调系列酒价格,而飞天茅台批发价也悄然跌破2200元大关。曾经“只涨不跌”的茅台神话,为何主动挥刀降价?这场价格调整的背后,是行业寒冬的倒逼,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重构?
2025年春节后,白酒市场迎来最冷“倒春寒”。茅台官方APP“i茅台”上,茅台1935、金王子、贵州大曲等系列酒价格集体跳水,降幅最高达40%。更致命的是,生肖茅台、彩釉珍品等高端产品出现价格倒挂,市场成交价普遍低于官方指导价100-500元。
这一现象暴露了白酒行业的深层危机:库存高企与消费疲软的双重绞杀。
茅台降价绝非孤立事件。五粮液、洋河等酒企纷纷停货挺价,试图稳住市场信心,但茅台作为行业风向标,其降价直接撕开了白酒价格体系的“遮羞布”。
茅台降价背后,是一场精密的战略取舍。
1. 系列酒“以价换量”
茅台1935作为千元价格带的战略单品,官方降价至948元,实则是对市场成交价(700元左右)的被动妥协。通过牺牲短期利润,茅台试图在次高端市场挤压习酒窖藏1988、青花郎等竞品,抢占商务宴请和大众消费升级的红利。
2. 飞天茅台的“暗战”
尽管飞天茅台未直接降价,但其批发价已从年初的3000元/瓶跌至2160元。茅台通过取消12瓶装投放、暂停巽风酒发货等手段控价,但难阻市场预期转向。有分析师预测,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飞天茅台或下探至2000元心理关口。
3. 渠道博弈:直销降速,经销商反扑
2024年,茅台直销收入增速从36%骤降至11%,而批发代理渠道收入逆势增长19.7%。新任董事长张德芹强调“经销商是家人”,试图修复渠道关系,但合同负债同比减少32%,暴露经销商打款意愿下滑。
茅台的降价潮,正在引发白酒行业的链式反应。
1. 经销商“割肉求生”
华致酒行等依赖茅台批零差价的企业首当其冲。2024年,华致净利润暴跌84%,四季度亏损超1亿元。高价库存积压、直销冲击渠道利润,中小经销商资金链濒临断裂。
2. 次高端品牌“价格腰斩”
茅台1935降价直接击穿千元价格带,习酒窖藏1988、国台15年等产品被迫跟跌10%-20%。行业人士直言:“茅台降价5%,竞品就得降价20%才能存活。”
3. 黄牛与投机客“退场”
2024年双十一,电商平台散瓶飞天价跌破2200元,导致大批黄牛资金链断裂。茅台加大生肖酒投放(如“蛇茅”日均10万瓶),进一步挤压炒作空间。
面对危机,茅台正试图重构增长逻辑。
1. 产品矩阵“下沉”
系列酒营收占比提升至14.5%,茅台王子酒、汉酱等产品加速渠道下沉,瞄准三四线城市宴席市场。茅台1935则通过婚庆定制、商会活动渗透商务场景。
2. 国际化“破局”
2024年茅台海外营收突破51亿元,增速19%。通过APEC峰会、达沃斯论坛等国际舞台植入文化IP,茅台试图将“中国奢侈品”推向全球。
3. 资本运作“输血”
茅台启动上市以来首次股份回购(上限60亿元),并承诺未来三年分红不低于净利润75%。通过“现金奶牛”形象稳定投资者信心。
茅台的降价策略,短期内或带来三大红利:
但长期风险不容忽视:若飞天茅台跌破2000元,其“硬通货”属性将受质疑,品牌溢价能力或遭永久性损伤。
结语:白酒行业的“诺亚方舟”驶向何方?
茅台降价,既是行业周期调整的必然,也是中国白酒从“面子经济”向“理性消费”转型的缩影。当“囤货升值”的神话破灭,酒企必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消费者为何而买单? 答案或许藏于茅台年报中的一句话——“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这场价格风暴的终点,可能是泡沫出清后的新生,也可能是帝国黄昏的序曲。而2025年,注定成为白酒行业的分水岭。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