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120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这篇文章写于2025年5月12日,2025年,是“5·12”汶川地震17周年。
17年前的记忆,永不能忘却。
正式开篇以前,建议看到的朋友,为17年那场天灾中遭遇不幸,默哀片刻。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吾辈勇毅前行!
汶川遗址(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以下是正文:
2025年以来,金价很疯狂,2025年4月22日,国际现货黄金(伦敦金)价格一度飙升到3500.16美元/盎司,历史新高。
尽管进入5月,金价似乎并没有接着攀高,但仍维持高位。截至5月7日,国际金价一度冲高至3434.69美元/盎司。
金价以势不可挡之势步入“3000美元”时代。
从来不会说话的黄金,似乎在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硬核价值表现,想要告诉这个世界点什么。
就在全球黄金持续上涨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下称“中国央行”)连续六个月增持黄金,这一行为与全球央行的选择,形成了同频共振。
5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中国黄金储备报7377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为连续六个月增持黄金。在过去六个月中,中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增长近100万盎司,约合28吨。
另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一季度,全球央行购金244吨,符合近三年季度购金量的常态水平。
近三年来,全球央行年购金量达1000吨。
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悄然而至,全球央行、华尔街投行乃至个体投资者都在蜂拥购金。
这个具有趋势共性特征的动向,对应的本质,以及折射出来的信号,就不简单了。
这篇文章,将基于对全球央行,包括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动向情况详细梳理,结合几个当下全球经济的重要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一轮全球黄金热表现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关键信号,并对后续黄金价格的走向,以及对应的影响,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抄袭搬运的灰产就不要费工夫了,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飙升的国际金价没有暂停中国央行增持黄金的节奏,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7日披露的最新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数据,其中黄金储备继续走高。
截至2025年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17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410亿美元,升幅为1.27%;黄金储备7377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
中国官方储备资产。图片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这是中国官方黄金储备连续第六个月增加。
拉长时间来看,在过去六个月中,中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增长近100万盎司,约合28吨。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央行这么操作,中国央行增持黄金,这一情况与全球同频共振。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央行购金244吨,符合近三年季度购金量的常态水平。
2022年—2024年,全球央行连续三年购金量超1000吨,远超2010年—2021年的473吨平均水平。
细分来看,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波兰、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基金、哈萨克斯坦、捷克、土耳其、印度、卡塔尔、埃及是全球增持黄金的主力,这些国家主要为新兴市场国家。
(各国央行购金量,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市场预计央行对黄金需求不会轻易下降。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对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研结果显示,29%的受访央行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黄金储备,创下2018年来最高水平。
在央行强劲购金需求下,各机构仍看好金价后市。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关于黄金这一轮持续上行行情,实际上,主流的分析观点,还是集中在“避险”的维度。
而这个风险的主要来源,就是特朗普的上台和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
这种分析观点其实没有什么错,包括本号过往分析黄金的内容中也是这套逻辑。
但是随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完成,当下来看黄金价格的逻辑,可能上面这套东西,就有点肤浅和过时了。
两个重要质变动向,不能忽视:
第一,从价格表现上来看,黄金已有明显的加速金融化特征。
第二,全球的资本恐慌已经到了极限,以至于必须依靠黄金避险。这就让黄金正在成为唯一的“价值之锚”。
这两个变化的背后,其实指向的,都是全球货币秩序重构下的投资新逻辑。
美元的信用下滑,被全球看作是潜在的,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可能一些民族主义者会觉得美国要完,这是好事,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美元毕竟还是全球唯一的、真正的国际通行货币,美债则是全球最重要的“信用之锚”,二者如果出现重大动荡,无人能够幸免。
美国主权信用就是那根柱子,它包含了美元、美债、美股。现在资金之所以全部涌向黄金,就是因为这“三美”都已经失去了全球大资金的信任。
这些大资金可不简单,它们并非只是资本家的钱,还有各国的养老金、主权财富……
也就是说,一旦美国主权信用被撼动,全球老百姓的切身财产安全都要受到危机波及。
这对于中国来说,别以为和国内经济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及持有的美债,变成废纸了,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腰包就能鼓起来了?
这一轮金价飙升并非偶然上涨,更像是一场全球共识的系统性迁移:
全球地缘风险叠加、美债信用透支、央行购金潮起、货币体系裂开……
黄金正试图完成从“避险资产”向“主动储备”的角色跃迁,成为新一轮货币秩序重构中的关键支点。
国际投资者不仅是个人或机构,更包括越来越多的央行。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央行年均购金量突破1000吨,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更创下333吨的购金量高点。
这种趋势映射出了黄金重返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可能性,黄金正在金融生态中逐步显化,从实体资产转变为关键的国际储备资产。
“谁掌控货币,谁就掌控国家。”——这句出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格言,直指货币背后的结构性权力逻辑。
今天,它同样适用于理解黄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从物理资源到金融资产的“显化”进程。“显化”指的是一种本体向现象的转化。
黄金从“末日货币”转型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它不再只是埋藏在金库中的静态财富,而是在全球资本流中“涌动”的流动资产。
在这种共识的驱动下,再去理解黄金价格的表现,似乎,更符合当下的现实。
“历史不会重复,但它会押韵。”——这句话或许正适用于当下黄金的角色回归。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需求预计不会下降,反而可能持续增强。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不仅是简单的投资逻辑,更是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货币贬值风险、信用风险的一种战略选择。
黄金的再度崛起不只是短期避险需求的体现,更昭示全球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正处于深刻的变革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黄金加速金融化趋势的持续推进将加快黄金回归全球货币体系核心。
总的来说,黄金上涨,是风险信号,中国古话“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含金量,其实从来都没有变化。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5月12日,来讨论金价,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5月12日,国际金价大跌。现货黄金最低触及3215.78美元/盎司,日内下跌约3.33%;
COMEX黄金最低报3219.2美元/盎司,跌幅达3.73%。
与此同时,国内黄金回收机构融通金上,AU9999最低报价755元/克。上市公司方面,黄金股集体下挫。截至当日收盘,西部黄金、四川黄金跌超3%,山东黄金、山金国际跌超2%。
3%的跌幅,出现在黄金身上,就很有看头了,当然,这段时间的黄金赌徒又有不少要栽进去就是了。
中美关税谈判取得进展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降温,是5月12日黄金价格调整的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就来了,短期的涨跌波动不重要,后续中长期的黄金价格走势,放在当下来看,该如何去分析?
不用说什么宏观大词,其实真正的逻辑永远都不复杂,看美国这个国家就行了。
更准确一点,看特朗普的真实表现,而不用听他那套“赢学炫耀”。
美国主权信用就是美元、美债、美股。现在资金之所以全部涌向黄金,就是因为这“三美”都已经失去了全球大资金的信任。
这些大资金可不简单,它们并非只是资本家的钱,还有各国的养老金、主权财富……
后续的黄金,其实就是和美国主权信用拉扯的对手盘。
只要美国经济不出现系统性崩溃的风险和危险冲击,那么黄金就缺乏进一步上涨的动力。
反过来,也是一样。
懂王折腾的越狠,美国国家主权信用资产被全球抛售的越多,那么黄金就只有向上一条路。
5月12日这一轮下调暴击,只是黄金金融化的必然结果。炒作投机的资金太多了,风吹草动就是洗盘机会。
而对于长远的黄金走向,其实还是要看机构和全球央行的态度。
文章开篇不就说了,全国央行对黄金是个什么态度?
所以,接下来,对于黄金的价格走向,是值得期待和乐观的。
没有那么多虚头八脑和艰涩难懂的道理,特朗普的不靠谱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了支撑黄金价值表现的显性理由。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关于黄金的价值表现,以及背后的趋势逻辑,该说的都说到位了。
文章最后,和大家讨论这么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从国内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当下该囤金,借势投机,还是谨慎避坑?
当下,对于黄金,一个没有任何争议的共识就是:黄金已成为市场形势超复杂风向标。
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末日货币”,黄金混搭了多种性质,从而承载了多种功能与期待。
黄金生来具有避险、商品、金融等多重属性,在传统概念中,黄金是超越主权、永不沉沦的诺亚方舟,“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同时,黄金具有满足收藏、消费需求的效用;与货币的爱恨情仇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既锚不住滥发的霸权货币,又余威未了“震慑着”整个货币体系;且自从搭上金融工具的翅膀,黄金更是脱离实物范畴,在概念与炒作中无尽放大,在资本市场上搅动风云。
尤其在当下“反套路”的拐点时代,黄金三重属性混搭,形成更为微妙复杂的排列组合——世界形势越纷扰,三重属性越纠结,黄金活跃度就越高。简言之,理不清头绪的避险者、消费者、投资者甚至投机者都一哄而上折腾黄金。也正因为众人加码黄金的心态,黄金有了可“草船借箭”的价值——被拽进石油货币体系。
另一方面,身为大宗商品的黄金要多头兼顾,三重属性权重此消彼长,既受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供求制约,又是财富的虚化象征、各国经济“晴雨表”、期货市场上的大概念,甚至承载着一些国家对一般等价物的迷信。单方面因素无以主导黄金,也难怪黄金越发不走“寻常路”。
那么,从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黄金能否看成是当下这个时代投机炒作,甚至囤积待涨的机会和渠道呢?
有一说一,不行。
别的国家不好说,但是在中国,肯定不行。
一方面,涉及人性管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一轮黄金上涨的过程中,国内“黄金赌徒”的遭遇。
再好的机会,再确定的行情,经过人性放大,都有演变为悲剧的可能。
从善意出发,肯定要远离这样的东西。
一方面,黄金的价格上行,已经不是纯粹的避险逻辑了,而是有非常明显的金融化特征了。
任何金融化的东西,就存在庄家和散户的利益拉扯,而绝大多数散户,基本上没有稳赢庄家的可能。
大家都是老百姓,只能做散户。
一方面,中国从国内经济管理的逻辑,也不能让实体黄金形成流通市场和投资流动性的。
这对人民币的主权和信用是直接冲击。
而什么纸黄金,黄金ETF还有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金融衍生品,都是纸面游戏,没啥好讨论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国家对于金融秩序的保障。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普通个体和家庭,主动配置点实体黄金,买个心理安慰和进行家庭财富资产配置,是可以的,总资产比例的5%,10%就差不多,不一定指望这点配置发财,买个情绪价值也是值得的,多了就没必要了。
这样的配置,其实完全不用在意什么国际金价的涨跌,只要不是首饰店那种有高额附加费用的饰品,来源可靠,什么价格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购买力买一点。然后,找个地方藏起来就行。
黄金的货币意义,就在于购买力的留存保障,而不是作为资产有涨跌波动套利空间。
这个逻辑本号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说真的,经济社会,谈钱不俗,想要通过投资行为发财获得财富的心态和诉求也能理解,但是把这种诉求,寄托在炒黄金上面,是非常不靠谱的。
这话,可能有人会质疑反驳,不用着急,大家就看看网上那些撬动杠杆去炒黄金,甚至卖房卖车去押注黄金的人,过个几年,能不能发达就行了。
国家主动增持黄金,是为乱世风险的冲击进行准备,以及未来货币定价权准备筹码;
个人和家庭配置黄金,可以实现部分家庭财富的购买力,能够穿越周期和波动。
有一个逻辑一定要看懂:如果世界和平,经济繁荣,那么,也就没有黄金什么事了。
黄金价值的巅峰,往往都是人类社会遭遇极致灾难和危机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个人手上的黄金再值钱,有什么意义呢?
“末日货币”的定义,值得大家仔细体会一下。
以上,就是对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动向,结合最新的行情表现,进行的一次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