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36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陕西耀州考察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林徽因站在花海之中,背后就是耀州的古城墙,而林徽因本人身穿黑色上衣和牛仔裤,单手插兜,给人一种不属于那个年代的时尚感。
而关于这张照片中,林徽因的裤子,还有一个美妙的误会,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林徽因所穿的这条牛仔裤,就可以看到,蓝色的牛仔裤有些许地方泛着白,有人曾指出,这或许是一条破洞牛仔裤。
但其实,林徽因身上所穿的并不是牛仔裤,而是一条蓝色的棉布裤子,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并没有牛仔裤这种服饰,而裤子上的略有破损的地方,也并不是为了时尚,而是由于长期的户外考察和攀爬,导致的磨损。
1936年,身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重要成员,林徽因和梁思成二人身上肩负着考察和保护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使命,而作为关中和陕北的咽喉要道,陕西耀州也成为了林徽因和梁思成考察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1936年夏季,林徽因与梁思成携带着测量仪器、绘图工具以及满腔热情,从北平出发,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耀州,这个充满历史的城市。
到达耀州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就被屹立在这座城市的古城墙所吸引,耀州古城墙始建于隋唐时期,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而林徽因的这张照片,也是出自这里。
之后,林徽因手持测绘工具,与梁思成一同开始了对城墙的细致测量,从城墙的高度、厚度到城门的布局、箭楼的结构,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们用精确的数据记录下来。
在测量过程中,林徽因和梁思成还发现了城墙上的几处古代碑刻,这些碑刻不仅记载了城墙的修筑历史,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军事防御思想,林徽因与梁思成对这些碑刻进行了拓印和拍照,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除了古城墙,耀州的药王山也是他们考察的重点,药王山,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在此隐居著书而得名,山上保存着大量的摩崖石刻和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了这座古老的山峰。
在药王山的摩崖石刻前,林徽因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录,而梁思成则在一旁协助她,用相机捕捉下这些珍贵的瞬间,这些摩崖石刻,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石刻艺术的精湛技艺。
在考察过程中,林徽因与梁思成还深入了解了耀州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他们走访了当地的居民,听他们讲述关于药王山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考察内容,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耀州文化的魅力。
在耀州的考察期间,林徽因与梁思成还关注到了当地碑石的保存状况,他们发现,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许多珍贵的碑石已经残缺不全,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碑石,林徽因和梁思成向当地政府提出了保护碑石的建议,并亲自参与了碑石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批珍贵的碑石被妥善保存下来,为耀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考察耀州的同时,林徽因与梁思成也没有忽视对当地古建筑的研究,他们走访了耀州城内的多处古建筑,包括庙宇、祠堂和民居等,在这些古建筑中,他们发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造特点。
耀州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构架结构,屋顶覆盖着青瓦,门窗雕刻精美,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林徽因与梁思成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记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耀州的考察期间,林徽因与梁思成还结识了许多当地的学者和文人,他们与这些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了中国建筑学的未来,这些交流不仅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1936年的夏天,对于林徽因与梁思成来说,是充实而忙碌的,他们在耀州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喜悦,在考察过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还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的考察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耀州期间,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像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和条件艰苦,他们经常需要徒步数公里前往考察地点。
由于当地居民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淡薄,他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服和动员他们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这些古文物的保护。
在耀州的考察结束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珍贵的资料返回了北平,他们将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撰写了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和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耀州的考察工作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日后的文物保护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参考,即便是在现在的建筑学中,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羊城派:名家|还原林徽音的建筑师人生:肩头挑起两担云彩 2022-08-15
百度百科:林徽因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