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第一大民企:从593亿增长到1048亿!“掌印”8年业绩翻倍


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来自广东云浮的温氏股份以1049.24亿元营收位列第95位,在广东省排名第十二。



这个地处珠三角与大西南连接节点的地级市,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的重要腹地。云浮这座“美丽宜业之城”,在2023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4年营商环境评价跃居粤东西北前列。


在这片民营经济活跃的热土上,温氏作为云浮唯一上榜企业,其发展轨迹恰是观察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绝佳样本。



从2016年593亿元到2024年1048亿元,这家企业在二代接班人温志芬掌舵的八年里,完成了传统农牧企业向现代食品集团的蜕变。


No.01

七户八股的创业故事



1983年的春天,47岁的温北英站在簕竹公社农场的简易鸡舍前,与七户农民签下联营协议。这位1936年生于新兴县石头冲村的知识分子,人生轨迹充满坎坷:


1955年从肇庆师范毕业任教,1957年被划为右派回乡务农,在漫长的劳动改造中钻研出独特的养鸡技术。


“每户1000元,共8000元,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温北英的长子温鹏程回忆道。被乡亲们称为“温师傅”的温北英,在创业初期就展现出非凡的经营智慧。


当其他养殖场都在自建养殖基地时,他却把鸡苗分散到农户家中,开创了“公司+农户”的雏形。


1989年的市场危机成为模式成型的转折点。肉鸡价格暴跌,温北英力排众议坚持保价收购,“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让农户受损”。


这一决策让企业亏损数十万元,却赢得了4000多户农民的信任,奠定了温氏日后快速发展的群众基础。


No.02

二代接班的“芬芳时代”



1970年9月,温志芬出生在广东云浮新兴县这个养殖世家。童年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饲料和鸡粪的气息,看着父辈们早出晚归地照料鸡群,


这个农家少年很早就意识到:“养殖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1993年从华南农业大学畜牧系毕业时,温志芬面临人生抉择。


当时温氏正与华南农大开展技术合作,作为校企合作的联络人,他亲历了温氏从传统养殖向科技驱动的关键转型。


“我父亲常说,养殖业的未来在科技。”这个判断在温志芬心中埋下了种子。


2017年4月,温志芬正式接任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此时的他已在企业历练24年,从技术员到副总裁,再到总裁,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扎实的足迹。


上任伊始,他就面临三重考验:非洲猪瘟的冲击、资本市场的追赶、上市后员工的懈怠情绪。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风险,我们的责任是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在就职演说中,温志芬展现出不同于父辈的经营理念。


他推动管理架构改革,将养禽事业部拆分为三个独立事业部;强化成本管控,要求养猪综合成本在三年内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创新激励机制,打破上市后出现的"躺平"心态。


No.03

千亿集团的治理密码



温氏的股权结构堪称中国民企中的独特案例。2015年上市时,温氏家族合计持股仅16.74%,而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包括厨师、司机在内的近千名员工都成为了公司股东。



这种“全员持股”模式源自温北英"要富大家一起富"的朴素理念,在温志芬手中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温志芬构建了多元化的风险抵御体系。


在主营业务上,他推动“猪鸡双主业”平衡发展:2024年上市肉猪3018.27万头,同比增长15.6%;销售肉鸡12.08亿只,保持稳定增长。


在产业链延伸上,他布局兽药、设备、食品加工等配套业务,2024年这些业务贡献收入超20亿元。最体现温志芬管理智慧的是对“公司+农户”模式的升级。


他推动建立“农户之家”服务平台,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合作农户提供从种苗、饲料到养殖、销售的全流程支持。


截至2024年底,温氏合作的4.3万农户平均收入达37.2万元,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No.04

科技驱动养殖



在温氏总部展厅里,一组数据令人震撼:1725人的科研团队,20多名行业专家,70多名博士,440多名硕士。这些数字背后是温志芬对科技创新的执着投入。


“养殖业早已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温志芬常说。在他推动下,温氏组建了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8项,培育出12个畜禽新品种,获得发明专利301项。科技投入直接转化为经营效益。


通过基因育种技术培育的“五高”种猪,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2.3头;自主研发的饲料配方让肉料比优化0.15;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4.2万个养殖单元,大幅降低疫病风险。


2024年,温氏肉猪上市率稳定在93%,肉鸡上市率达95.1%,这些指标均居行业前列。


No.05

从农场到餐桌的战略转型



2024年12月,温氏宣布以16.1亿元收购筠诚和瑞环境科技91.38%股权,这是温志芬布局全产业链的关键落子。


在他看来,单纯养殖业务的天花板已经显现,必须向食品端转型才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我们要从生产型企业转向食品服务型企业。”温志芬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上半年,温氏新设"温氏畜禽""温氏食材"业务品牌,启用上海营销中心,打造中华土鸡文化馆。这些举措标志着温氏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面对消费者。


转型成效已经开始显现。2025年上半年,在“猪稳禽弱”的行业背景下,温氏实现营业收入498.52亿元,净利润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


更难得的是,资产负债率降至50.57%,在资金密集的养殖行业中展现出稳健的财务结构。



结语:温氏的故事,说到底是把养猪养鸡这个最土的行当,做出了科技范儿和现代管理学问。


从593亿到1048亿营收,温志芬这八年,表面看是数字翻倍,骨子里是把父亲那代“带着农民一起干”的朴实理念,升级成了“带着产业链一起转型”的系统能力。


未来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让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跟上消费端对品质和品牌的挑剔需求?这才是千亿温氏必须跨越的第二道坎。


这条路没人走过,走通了,就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活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云浮   翻倍   民企   广东   业绩   农户   新兴县   企业   行业   科技   肉鸡   肉猪   产业链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