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鲫鱼、藿香正气口服液……这可能是多数百姓对藿香的认知来源。但这两个最常见的藿香可能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四川家常菜藿香鲫鱼用的藿香,多是植物藿香,有别名土藿香,多地方习用。而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则是植物广藿香。而经考证,明代以前所称的藿香,系今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广藿香,所以古方验方开发时要注意。至于如何区分二者,广藿香基本不开花。二者皆有祛暑解表之效,以下细说二者。
广藿香
广藿香来源于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有异名藿香(《名医别录》)、海藿香等,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其始载于汉代杨孚《异物志》,言“藿香交趾有之”。因其原产于国外,后在广东栽培,故称广藿香。因其不生花穗,用插枝法繁殖,故又名枝香,《本草纲目》引《唐史》云“插枝便生”。《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古本草所言“藿香”,即为今之广藿香。
广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其辛香而不燥烈,为和中止呕之要药,《本草图经》谓之为“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病证。《摘玄方》有用其洗净煎汤、时时噙漱,以香口去臭。中成药小儿感冒颗粒、午时茶胶囊、人参再造丸等皆有用广藿香组方入药。值得注意的是,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藿香正气散,以藿香(今之广藿香)为君药,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今有多种不同剂型,其中百姓最常见的为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口服液。前者含酒精,作用峻猛,疗效明显,但口感较差;后者不含酒精,口感稍好,尤其适合开车人群、老人、妇女及儿童服用。
广藿香中含有挥发油类、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疟、抗炎、镇痛、调节胃肠道等作用。
藿香
藿香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四川、重庆、甘肃、山东等多地习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20年版)》等有收载。《辽宁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将其收载为土藿香,《内蒙古蒙药饮片炮制规范(2020年版)》则收载为关藿香。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近代文献均以藿香为名。另有别名土藿香(《滇南本草》),川藿香、野藿香(《中药志》),青茎薄荷(《广西本草选编》),大叶薄荷(《浙江药用植物志》)等。《植物名实图考》所附藿香图亦与本品相符。
广藿香花期为1~2月,但很少开花。藿香轮伞花序顶生,花期为6~7月。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言藿香“七月擢穗”,道出了其与广藿香花期的不同之处。藿香性味归经同广藿香,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暑湿感冒、头昏胸闷、腹痛、腹胀、呕吐、泄泻、湿疹等病证。《本草再新》言其“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呕。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民间有用其水煎外洗治湿疹、皮肤瘙痒等症。
值得一说的是,《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将藿香的老茎入药为藿香梗。能理气宽中、化湿浊,用于胸闷呕吐、胃呆苔腻等症。另有广藿香梗、南藿梗则来源于植物广藿香。(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