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又一地宣布提前供暖!

【来源:德州日报】

最新消息!

临邑县确定

11月1日开始供暖

较法定供暖时间提前10天

随着天气转凉

德州即将开启供暖模式

室内暖意融融

室外却寒风凛冽

“冰火两重天” 的温差环境

成为北方冬季常态

小编提醒

室内外温差若超过10℃

人体调节机制易出现紊乱

可能诱发呼吸道、心血管等

多种健康问题

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

才能在温暖过冬的同时

守护身体健康

温差过大 身体发出这些“预警信号”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对温度变化的适应需要时间,短时间内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或从低温环境突然进入高温环境,会给身体带来多重挑战。当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血管收缩、分泌物增加,从而引发咳嗽、鼻塞等症状。

除了呼吸道,心血管系统也是“敏感区域”。温差过大时,人体血管会出现“热胀冷缩”的剧烈变化。在室内血管舒张,出门后血管突然收缩,血压随之波动,可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风险。此外,干燥的室内环境搭配温差刺激,还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口干舌燥。

科学应对温差,从“内外调节”入手

首先,控制室内温度是关键。不少人认为供暖后室内越暖和越好,其实不然。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不仅会加剧与室外的温差,还会导致空气干燥,破坏人体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可以通过调节暖气阀门或使用加湿器来控制室内温湿度,控制好室内湿度能有效缓解口干、皮肤干燥等不适。

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很重要。供暖后门窗紧闭,容易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滋生细菌和病毒。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20分钟,选择在中午室外温度较高时进行,既能更换室内空气,又能避免室内温度骤降。通风时可以让家人先到其他房间暂避,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

做好个人防护,适应温度变化

在衣物穿着上,要遵循“分层穿衣”的原则,方便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随时增减。出门时穿上防风保暖的外套、围巾、帽子和手套,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进入室内后,不要马上脱掉所有衣物,可以先脱掉外套,待身体适应室内温度后再逐渐减少衣物,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感冒。

此外,加强身体锻炼能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瑜伽、太极拳等运动,也可以在天气晴朗、室外温度较高时到户外散步、慢跑,但要注意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在寒冷天气中进行剧烈运动。

饮食方面,冬季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润肺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红枣、银耳、梨等,帮助身体抵御寒冷,滋润呼吸道。同时,要多喝水,补充身体因干燥环境流失的水分,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避免饮用过多冷饮或含糖饮料。

特殊人群,需做好“重点防护”

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对温差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做好重点防护。

对于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建议在家中常备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外出时尽量选择10点后或15点前气温较高的时段,避免在早晚低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

儿童的呼吸道和皮肤比较娇嫩,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出汗后受凉。外出时要给孩子戴好帽子和口罩,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在室内时,要定期清洁暖气滤网和加湿器,防止细菌滋生诱发病情。

供暖季是享受温暖的时节,也是守护健康的关键期。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合理调节室内环境,做好个人防护,就能轻松应对室内外温差大的问题,健康、舒适地度过这个冬天。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本报综合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养生   德州   温差   室内   呼吸道   温度   室外   身体   环境   血管   衣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