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郑州永和铂爵酒店,在室外摆摊的新闻曾引发轩然大波。
据悉,这家酒店位于郑东新区CBD商圈,是五星级高端商务酒店,位置优越,消费高昂。
可门口的摊子上,素包子2元一个,凉菜10元一份,卤菜更是比一般的门店里卖的还便宜。
网上对此议论纷纷,业内亦对此事褒贬不一。
但一夜之间,诸多五星级酒店的门外都架起了路边摊,这种大规模“返璞归真”的行业状态,倒是件蛮值得调侃的事情。
曾几何时,全年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还是“高端”、“顶级”的象征,本身多少带点高傲的属性。
这种非必要情况下,甚至连自助餐厅的地砖都恨不得一尘不染的酒店,为何愿意放下身段,学着其他酒店“摆地摊”呢?
答案只有一个:赚不着钱了。
不必质疑,在各项成本都在迅速飙升的时刻,像这类五星级酒店的处境,甚至比一些小宾馆还艰难一些。
要知道,五星级酒店承载的远远不是“吃住”两类职能。

它得是建筑行业的美学标杆,是城市中心的地标建筑,是服务行业的最高标准......
一切属性拉到最高值的时候,成本也就随之上升。
酒店装修就要八位数起,开业后,其他行业10%的人工成本,他至少要20%,其他店铺30%的土地成本,五星级酒店要占总成本的30%——50%,再加上运营、加盟、辅助设施,这就导致酒店要更高的利润才能盈利。
可这一点在如今很尴尬。
承载了如此多属性的五星级酒店,其盈利方式,却也只有原始的“吃住”两项而已。

其中,住宿是酒店主要的盈利方式,要占到总体的60%以上。
根据2024年的数据,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为58.8%,同比下降2.5%,五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一些,有61.3%。
很明显,在悬殊的运营成本下,高的这几个百分点,远远不够盈利。
今年的国庆长假,在各大商家都明降实涨的价格战中,许多老牌五星级酒店却实打实的搞起了促销。
但即便如此,很多酒店的入住率还是跌破了六成,可见情势之严峻。
对酒店来说,住宿这条路已经是进退两难,那就只能在餐饮上做名堂。
最先摆摊的永和铂爵酒店,因其毒辣的眼光和大胆的做法,如今已是行业的先锋军,“地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每天仅两个小时的售卖行为,就能给酒店带来五位数的收入,大大缓解了经营压力。
于是,人们可以看到,从那时开始,各家五星级酒店的门前,都开始热闹了起来。
长沙宝格丽酒店门前,夜市的霓虹灯牌闪亮,音响、舞台、小吃摊、啤酒桶,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尝试。
郑州希尔顿开启“户外烧烤花园”,独特的氛围配上背后那座高不可攀的大楼,让许多食客好奇而来,乘兴而归。
北京鸟巢商圈的北苑大酒店摊位前,居民早已排成长队,只为买一只限量出售的烤乳鸽。

但这是长久之计吗?
在“酒店摆摊”的新闻火爆全网时,这些酒店不约而同的说出过真相。
摆摊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满足了基本生存成本后,将巨大的流量辐射到品牌其他酒店附加产品上。
但在三个月之后的今天,这种目的似乎并未达到。
各地的五星级路边摊生意依旧做的如火如荼,可酒店的生意,该下降还是在下降。
而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许我们可以从专门做餐饮的酒楼身上窥得一丝真相。
根据数据,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境内的五星级酒店为736家,而在2020年,这个数据还是850家。
短短五年时间,降幅达到了13%。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这种关店模式都算得上绝对的行业危机了。
再看看旁边的酒楼。
截止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倒闭的酒楼数量就达到了5万家,其中,不乏有伫立多年的老牌酒楼。

红星艺都海鲜酒家3月5日停业,北京的富临饭店10月15号停业,就连在华强北开了33年的明香酒家,都在九月份结束了运营。
要知道,这些开了几十年的酒楼,早已不是普通的餐饮符号,他们陪伴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长,是许多当地人心中的“青春味道”。
即便在餐饮行业日薄西山的今天,依旧有许多食客专门驱车去用餐。
可问题是酒楼作为高等级的餐饮符号,和五星酒店一样,经营成本太高了。
一家大型的酒楼如果想正常运转,每天至少要300位食客打底。
而且每一位食客创造的价值,至少要在百元以上,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可如今传统的酒楼明显做不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酒楼已经被年轻的食客们抛弃了。
太原的“山西饭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山西饭店是位于太原中心的地标性建筑,是一所大型的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场所,外表是恢弘大气的中式风格,建设上又加入了科技元素,每到夜晚金色灯光一亮,像座高不可攀的宫殿一样。
过于高端的外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但实际上,山西饭店内消费并不昂贵,菜单上多为家常菜,价格甚至和一般的街边小店差不多。
而这,正是高端服务业在当下时代必然会遭遇困境的原因。
为什么像星级酒店和高端酒楼能在成本如流水的情况下,还能在市场叱咤了这么多年?
说到底,受社会风气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很讲究面子和排场的。
当所有顾客都将进入高等级的服务场所消费,视为一种有面子的事时,那这种情绪也不可避免的被传递到了商家身上。
从酒店和酒楼近些年的倒闭数据能看出来,他们所遭遇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
但在中低端连锁酒店大搞促销时,在新兴住宿产业抢夺市场时,在餐饮行业疯狂内卷时,他们并未做过多的应对措施。

说是自信也好,说是无奈也罢,房地产暴雷影响的余温还未散,就要承受老顾客消费的转移、新顾客爱好的变化、整体政策的收紧,以及整个市场愈发严峻的竞争,手足无措,强行保持现状或许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
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止损的酒店不少,但更多还是亏本退场。
今年上半年,挂在拍卖场上超1000万的酒店有259家,但成交率,只有可怜的7%。
重庆的一家顶奢酒店,经历了10次流拍,最终从7亿元降到了8000万才出手,可见市场厮杀之剧烈。
五星级酒店的“地摊生意”,何尝不是一种破釜沉舟。
消费者不愿意进?就得走出去。
至于面子?正如永和铂爵酒店的总经理雷玉明说的那样:“面子才值多少钱。”
有人说,高端服务业如今遇到的困境,或许是因为曾经的红利期引来了太多的资本下场,才会导致如今的泡沫溢出。
当然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影响,但如果市场够大,那蛋糕就不会不够分。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现在“人”身上。
在消费者推崇“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似乎是每行每业都要做的事情。
而且,越是所谓的“高级”、“高端”定位的行业,越要放下身段,让餐饮回归餐桌,让住宿重回舒适。
因为消费者的心思难以揣测,人们可以为了得到情绪价值花费高昂的价钱,但绝不可以花一大笔钱,只为了情绪价值得到满足。
在社会中,当这种消费观强势突破,那所谓的高端服务就会成为一个“鸡肋”产品,最终被社会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高端”和“低端”,最终也只能返璞归真,回归“终端”。
而终端,就是民众真正的需求。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