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何600年屹立不倒?200多次地震稳如泰山,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故宫为何能600年屹立不倒?明明只是一座木结构建筑群,却能历经200多次地震依然稳如泰山。撬开它看似普通的地砖,下面竟层层叠压着十五层砖墙和元代皇宫遗址,这座看似只有红墙黄瓦的宫殿,到底藏了多少古代“黑科技”?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故宫600年不倒的秘密。

硬核地基

其实故宫能扛过600年风雨,秘密首先就藏在脚下。在故宫之前的一次大修中,工人们无意撬开了表层地砖后彻底震惊了,因为下面竟然层层叠压着整整十五层地砖,并且每层砖之间还都用糯米灰浆粘合,不仅砖缝细如发丝,而且砖块都呈现十字错缝式的排列,就像一块巨大的千层饼。更惊人的是夹层中居然还发现了大量元代瓷器碎片。

这就直接证实了史学界一直以来的一个猜想。那就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彰显压倒前朝的权威,直接下令将元大都皇宫彻底铲平,并在原址上垫高地基重建了新的宫殿。

而这个地基也意外的变成了古代版减震地基,即便后来地面发生了不均匀的沉降,多层地砖也能通过微小的位移分散压力,从而避免了建筑主体的开裂。

至于上层铺设的“金砖”更是苏州御窑特供,不仅质地精致工艺更苛刻,光烧制打磨就需要三个月,铺设时更是三个匠人一天只能完成五块,而太和殿地面就足足耗费8000万块砖,从而成就了地基的绝对稳固。

以柔克刚

不过地基虽然硬核,但故宫的建筑主体毕竟全是木结构,可没想到就是这个木结构,才让它比许多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更耐震,其中的核心秘诀就在于榫卯结构。这座由成千上万个木构件组成的宫殿,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靠凸起的榫和凹槽的,卯咬合连接。

之前外国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拍摄组,就按1比5的比例复制了一个故宫榫卯结构模型进行抗震测试,结果当模拟地震强度达到10.1级时,模型也只是剧烈摇晃,并且柱脚最大位移超过12厘米,但整体结构却完好无损。

得益于榫卯结构形成的斗拱系统,能让这个建筑在震波传来时,通过每个榫卯节点微小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就像给建筑装上了“关节”,木材本身的弹性实际上就像弹簧一样消解震动。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让故宫在明清时期经历的200多次有记录地震后,只需要局部修缮便能恢复如初。

城墙防御

除了地基和榫卯结构,环绕故宫的10米高城墙,也远不止是将紫禁城隔绝开那么简单。它的整个墙体内部全部用夯土层层夯实,甚至每层夯土厚度都严格控制在12到15厘米,与外部包裹的三层城砖之间,灌注的是古代最强粘合剂糯米灰浆。

这种由糯米汁石灰和黄土混合的材料,硬化后强度堪比现代水泥,并且具备微弹性能抵抗热胀冷缩。而城墙基础深达5米,底部宽度更有8米,到了顶部收窄成6米,形成了稳定的梯形截面,是整个故宫建筑群最外围的坚固防御。

另外还有护城河不仅能提供防御功能,更通过水体调节周边微气候,减少地基的干湿变化,因此整个故宫皇城范围内的地基就异常坚固。还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故宫建筑群的整体排水系统也暗藏玄机。

不仅地面留有泛水的坡度,让雨水能迅速通过石雕龙头的吐水孔排走,并经过暗渠排入金水河,甚至能在北京暴雨时,让故宫院内几乎无积水,而这套600年前的排水系统至今仍然碾压许多现代工程。

其实故宫的屹立不倒,还得益于精妙的总体规划。整个建筑群甚至严格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三大殿都位于核心,这种对称结构也使建筑群重心稳定,抗风抗震性能大幅提升。

而且周边建筑高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形成层层拱卫之势,有效削弱了强风对主体建筑的冲击。当然故宫的长寿,也离不开中国历代政权持之以恒的维护。明清两代还设有专门的工程处,详细记录每次修缮的记录都留存至今,形成了全球最早的建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比如木材定期涂抹桐油防腐,屋顶琉璃瓦每三十年更换一次等等,就连屋顶杂草清除都有严格规程。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启动历时18年的世纪大修,最终才保证了故宫至今屹立不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历史   故宫   稳如泰山   秘密   地基   建筑群   建筑   太和殿   地砖   结构   紫禁城   木结构   灰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