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知名音乐人屠颖去世,年仅62

朋友圈那天铺满一张图,齐豫演唱会延期的公告,眼睛盯在“团队成员突发意外”几个字,话说得很稳,意思压着不往外走,屏幕那头像是有人不肯把门开大一点,手指停住,心里已经猜到八成是谁,几个音乐群直接炸开,名字被刷了好几行,屠颖走了,陈子鸿发了悼念,一行字把唱片内页里那个常年躲在角落的署名推到台前。

画面还卡在前一天早上的酒店房间,跑步机的面板一闪一闪,时速8.5,毛巾搭在扶手上,窗外的晨光把珠江新城的楼线照得很清楚,九个小时之后,同一台机器,就像把时钟按了暂停,三十八年的音乐路在这停住,谁也没想到会在这停住。

年轻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歌从小听到大,前奏一出来就跟着哼,那段像刀口的钢琴在《左边》,《味道》里那股绕着走的弦,《天空》里飘着的和声,耳朵不会认错,字不说,声音自己会说话,这些东西都从他手里出来。

两千多首编曲,像盖房子的人打地基,前台灯越亮后台越暗,张学友《忘记你我做不到》,杨丞琳《暧昧》,林志颖《十七岁的雨季》,李玟《Di Da Di》,三十年横着排开,一首一首像刻在磁带纹路里,后面的人走过来踩一脚,都能找到路。

他的工作室像个小实验间,线缆绕在脚边,键盘边上放着一杯凉掉的咖啡,看起来普通的旋律,进去一圈出来不一样。

他在一次聊天里提过自己的想法,好的编曲不是把东西贴上去,而是让歌手觉得这旋律原本就在那,我们只是先把它挖出来。

最后这趟行程写在微博里,周华健的演唱会28号收工,31号人出现在广州白云,行李箱上新的托运条亮着,器材包单独来一张特写,黑色防震箱的角磨得发白,像跟着主人跑了很多站。

谁看谁都懂这就是日常,巡演强度一上来,生物钟乱成一团,很多人开始靠跑步把身体拉回轨道,他也是,到了哪就找酒店健身房,昆明有一张,吉隆坡有一张,临沂也有汗滴在跑带上。

运动这事看起来简单,门道也多,长期熬夜的人心血管一直顶在那条线边上,突然把心率拉高,节奏一乱就可能出事,心律失常不吵不闹,悄悄地就来一阵,他最后晒的数据其实比平时慢,数字比惯常的配速低,可风险这东西不讲套路,人以为稳住了,身体另有安排。

音乐之外他也忙,微博翻一翻,数码是爱玩,老MD机摆在家里像小展台,吃的也认真,去一个城会找巷子口那家摊,地图不用打开就定位。

手机屏保是父子在录音棚里对着笑,线圈绕在脚边,小孩抬头看他,那眼神像是在听拍子,他还会在凌晨一个个回网友的评论,时差在身上像背个小闹钟。

最后几条微博,卡西欧手表的测评,他把表圈转得很熟,广州街头的云吞面,他把汤勺搁在碗边,和儿子在机场碰到,一张随手拍,行李车上两人的包靠在一起,底下有人在一条跑步机保养的帖子里留了新评论,说等下一期的开箱,屏幕那头等更新的人还在等,账号停在那一刻没有继续滚动。

朋友们的留言慢慢地聚过来,林俊杰提到《会有那么一天》的编曲,说他用钢琴把旋律织得很有层次,像在烟雾里找一条清楚的路,这种处理在他很多歌里都能找,电子音色做心跳的断续,《左边》里用不太和的音程做拉扯,《Di Da Di》直接把时钟的滴答拿来做骨架,细节能听出来手很稳。

杨丞琳说到家里的传承,特别感谢他把热爱和手艺带到下一代,模拟到数字,他那代人两边都走过,手还要保持老工艺的耐心,这些东西在教室里说不完,得做给你看。

吴青峰那句很直,晚上原本要同台,一人站在舞台边,一人变成被提起的名字,他还提了屠颖的厨艺,合作到一半会有一碗卤肉饭端出来,工作桌边的味道把人从设备堆里拽回来。

退票公告底下的评论有人问酒店怎么处理,有人关心交通费什么时候退,这些很现实的问号和悼念放在一起,页面往下翻,一条严肃一条温和,像两条旋律硬接在同一小节里。

他当年在大师课里讲《广岛之恋》的冲突处理,张洪量的嗓子在这边,莫文蔚的线条在那边,中间用半音的滑音把两边接起来,战争和爱情没必要分开走,耳朵自己会把它们和在一块。

流媒体把音乐切成很细的标签,点开就是某种心情的一小段,人被推着往前走,平衡矛盾的手艺就容易淡掉,台前的名字印得很大,后台的名字缩在角落,演唱会一张海报就说明了分量。

屠颖们站在舞台下面,把承重的那一部分扛起来,日子久了人看不见,等哪天塌一块,才发现原来结构在这儿。

夜深了把《不要告别&告别》又听了一次,耳帝推荐的那个版本,他在齐豫的空灵和齐秦的厚里塞了一点电子的声场,像两个人隔着很远的距离说话,这首歌名像句子,前半句按住不想放,后半句把事实说出来,耳机里听得很清,像一场仪式悄悄地完成。

那张跑步机照片上,心率带停在142,健身房里这个区间刚好是有氧,节奏平平稳稳,站在他的角度,也许像在做一段过门,熟悉的律动里轻轻转了一下调,属和弦没有完全落地,悬在空中留了一个尾巴。

他做过的旋律还在各处响着,《十七岁的雨季》护送学生从校门走回家,《如果云知道》会在便利店的小音箱里安抚加班的人。

《左边》的前奏半夜出来,屋子里只亮着手机屏,手指跟着点一下,音乐人的离开不像灯灭,更多像把生命换成另一种载体,耐磨,耐听,留得住。

平台的一个角落,有人做了歌单,把他编过的歌拉在一起,播放数在往上跳,收藏框在闪,每一次点开,像对那个隐形的建筑师点了一下头,数字归零会有一天,旋律不归零,它会继续走,绕过人群,钻进耳朵里,走到更远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娱乐   音乐人   知名   屠颖   旋律   名字   东西   编曲   心率   音乐   角落   演唱会   数字   酒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