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
“小米汽车烧死人你们看到了吧?””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
4月22日,71岁的董明珠在格力电器集团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再次以全票连任董事长。
心情大好的她,或许是因为太过激动,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
她在大会上提到了“小米汽车烧死人”的事件,言语之中不乏对小米的内涵,引起了外界广泛的争议。
她所提及的小米事件,是3月29日在安徽得上高速上的一起惨烈车祸。
当时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和乘坐小米SU7在高速上行驶时,车辆不慎与隔离带碰撞,随即引发猛烈火灾。
因为车门无法打开,三位女大学生不幸被火海吞噬,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小米官方第一时间作出解释,称事故的起因是汽车“遭受了剧烈碰撞,从而导致了电池出现了物理形变”。
然而董明珠却在事故未位有明确定性之前,直接用“小米汽车烧死人”这样的话语阐述事件,让人多少都觉得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在贬低小米汽车的同时,董明珠也不忘抬高自家品牌,称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几年,从未有过火灾事故。
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扒出,2023年的三亚机场,曾有多达64辆的格力钛克车发生烧毁事故,而导火线就是外部的火源。
很显然格力钛客车的事故有可能源于自然,即便并非如此,也意味着格力在设计或者管理方面是有漏洞的,至少不能称为“零火灾”。
但是董明珠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又或者她根本什么都记得,但却依然拉踩小米,只是为了趁机落井下石。
这让不少网友发出疑问,难道董明珠和雷军之间有什么过节吗?
经过大家的细扒,确实发现了两者之间曾有过一段没有硝烟的战争。
小米的发展晚于格力,在雷军带领小米初露锋芒时,他便和董明珠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相遇。
当时雷军就笑着向董明珠发起宣战,称给他5年时间,小米营业额一定会超过格力。
随后雷军给这场赌约加上了筹码,一块钱,但是董明珠显然被激怒了,直接将赌注提升为10个亿。
很快5年过去了,雷军当初的承诺并没有实现。
当然关于10个亿的赌约,也只是一场笑谈而已,并没有实质履行。
但是在2019年,小米却实现了业绩反超。
那一年他们的营业额达到了2060亿元,把董明珠带领的格力甩在了身后。
不过商场上本就风云变幻,胜负难测,所以两人之间所谓的“过结”,其实说到底并无对错,只是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不同举动而已。
但是董明珠在格力股东大会上提及的另一句话,却让她彻底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
董明珠一向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她提倡选拔管理层要注重责任心,看重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而不仅仅是年龄和资历。
客观来说她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错,甚至应该得到提倡。
但是她很快又说了一句用人拒绝海归派,因为无法辨别谁是间谍。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她第一次提出,之前她也表示过不用海归派,而是想在我国自己的高校里培养选拔人才。
虽然支持本土高校毕业生没有错,但是她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海归派,这样的做法发生在我国知名企业家的身上,显然有些太过偏颇和武断。
《北京商报》用犀利的言语对董明珠的这番言论做出了批判,称她用了错误而且危险的词汇,把“海归”和“间谍”在本质上画上等号,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换句话来说,这是对人才的刻意诋毁,一棍子打死了所有的海归派,伤害的是所有留学人才回归的情感。
《新京报》甚至用了大字符对董明珠作出点名批评,称她的“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其脱口而出的间谍言论,无疑暴露出了其用人观念的落后,源于观念深处根深蒂固的偏见……是对海归这个群体的极大冒犯”。
作为我国官媒,这次可谓极度愤怒,每一个用词都非常犀利,看得出对董明珠的观点非常不满。
《经济观察报》也作出表态,称董明珠的言论把“海归”和“本土”刻意对立,用这样的观念选拔人才,是非常危险的。
胡锡进也随即加入到舆论热议中,直言董明珠犯法了。
他列出了我国劳动法的第3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机会的权利。而董明珠的这番言论,显然违反了我国劳动法,是极不可取的。
更何况她是我国众所周知的女强人,大型企业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头顶这样的头衔说出如此的话语,显然是不合格的。
胡锡进奉劝董明珠女士为了格力的品牌形象,应该就她针对海归群体所说的越线言论作出道歉,求得他们的原谅。
毕竟海归人才对我国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
有人查阅过相关数据,从改革开放到2022年底,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800万,其中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已超过600万。
他们在国外镀金后学成归来,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思维视野,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的回归,能够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步伐。
董明珠是公众人物,她的每一句话都会或多或少在社会上产生舆论,甚至被不断发酵,最终成为热点话题。
所以不管她是有心还是无意,“海归间谍论”都对我国的海归群体是一种亵渎,是极度错误的。
因为海归派中不乏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对我国科研事业的推动,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比如“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地质之父”李四光,还有被称为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的周培源,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着同样的头衔——海归。
除了他们,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都选择了报效祖国。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自己毕生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默默作出贡献。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一味的抵制海归派都是不理智的表现,最终只会错失人才。
其实董明珠并非第一次因为自己的言论引发社会争议,早在之前她就说过“企业挖人是小偷行为”、“永不录取跳槽者”之类的话语。
另外她还表示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需要承担终身责任。
不难看出她的人才管理方式强硬又偏激,带着极强的个人情感色彩,让网友纷纷感慨做她的员工,真难。
不可否认董明珠向来是商业女强人,敢想敢说敢做,否则又怎么会凭借一己之力,把格力集团发扬光大,成为行业内的翘楚?
但这不意味着她的所有的理念和观点都是正确的,做一名70出头的高龄管理者,我们必须承认她的有些认知,已经有着明显的不足。
比如她的这次“海归间谍论”,就明显能够看出她在人才选拔上的局限性。
虽然“本土保护主义”对本土人才而言未必是坏事,但是如果从大局观考虑,从全球化的思维来看,显然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甚至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与其固步自封,不如放开眼界,用开放的思维、包容的心态,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这样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安徽官方回应小米SU7事故:当地民警曾出警救助
「西街观察」董明珠“海归间谍论”错误且危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338344920510514&wfr=spider&for=pc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