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衡水人热情好客,衡水人勤劳踏实,可面对民族危难的时候,衡水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下面简单介绍几位著名的抗日英雄。
王东仓是安平大地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也是电影《滹沱河风云》的主人公,还是孙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的原型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成长经历
王东仓出生于安平县子午镇(现前子文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8岁时就居住在外祖父家读书,其外祖父家是中医世家。他的舅舅孙武不学医、爱习武,师从深州形意名家,形意拳练到炉火纯青,闯荡江湖十几年且扶弱济贫、行侠仗义。小东仓白天和孙犁等孩子到私塾读书,晚上跟舅舅练武,虽然书读得不如孙犁好,但练武劲头十足,十来岁时刀枪棍棒已舞得虎虎生风。舅舅常带他到岳王庙,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这让他从小便立下杀敌卫国的志向。14岁时,他武艺学成,尤其是大刀舞得极为出色。之后他先到天津,在一杂货店当学徒,后辗转上海、河南、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抗日经历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王东仓怀着保家卫国的壮志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但因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他对国民党失去希望,毅然回到家乡拉起自己的队伍抗击日寇。后来他担任安平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期间协同八路军歼灭顽敌,还配合百团大战,在冀中地区浴血奋战。
牺牲情况
1944年,王东仓在小张庄战斗中英勇捐躯。为纪念他,他出生的前子文村曾改为“东仓大队”(生产大队)。
后人张志真曾写诗缅怀王东仓:“率队卫国保家乡,痛击扫荡反三光。协同八路歼顽敌,配合百团救危亡。浴血奋战冀中地,英勇捐躯小张庄。抗日英雄永不死,邑人铭记王东沧。”
王东仓在抗日战争中有着诸多英勇事迹:
组建抗日队伍打击敌人: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王东仓怀着保家卫国的壮志参加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但因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他毅然回到家乡。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先后组建了四区游击队和县游击大队,利用所学军事才能率领战士们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取得多场战斗胜利:在三岗一战中,他击毙了杀人魔王、三县剿共司令郑国志;在三里村一战击毙了鬼子中队长小森;还取得了火烧辛营桥等诸多战斗的胜利,令敌人闻风丧胆。
配合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期间,他所在的队伍配合八路军作战,在冀中地区浴血奋战,积极参与对日军的打击行动,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粉碎日军图谋贡献了力量。
贾殿阁
贾殿阁(1913 - 1981年),字麟甫,衡水县(今桃城区)贾家庄人,衡水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游击大队长,为衡水解放做出过巨大贡献。他是衡水著名爱国士绅贾矩卿之子,幼承家教,豪放正直。
组建抗日团体: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10月4日日军侵占衡水县城,贾殿阁深感亡国之痛,在其父鼓励支持下,与爱国青年贾广勤、刘声远等人组织了抗日青年团。后与中共党员王林组织的抗日除奸团合并,成立铁血抗日除奸团,贾殿阁任团长。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到500余人,遍布周围各县。
参与部队改造:1937年11月,日军撤离衡水,原保安旅驻衡班长邵北武占据县城自封民军旅长,贾矩卿出任衡水县临时县长,贾殿阁出任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张海峰、马一之任科长,向部分营连派出政治指导员,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
开展驱唐斗争:1938年9月,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唐介人任衡水县长,下令解散战委会和各抗日群众团体,停发经费。贾殿阁出面发动驱唐斗争,组织万人签名,争取邻县抗日团体声援,将唐介人赶出衡水。
成为抗日县长:1939年2月,日军扫荡,邵北武部溃败。贾殿阁收集其残部武器后找到中共五地委书记王任重和专员刘建章汇报情况,被任命为衡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游击大队长。他带领县大队打击敌伪,不到半年队伍扩大到三百多人。抗战胜利后,贾殿阁调任冀南十一分区副司令,转战华北,身经百战。新中国成立后赴朝参战,任志愿军司令部管理处长。朝鲜停战后,回国任广州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长。1967年广州军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他任兵团副参谋长。1974年兵团撤销,贾殿阁离休,1981年病逝于桂林,终年六十八岁。
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是抗日英烈、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多年在衡水区域与敌军作战,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马司令打鬼子的故事。所以在此一并介绍一下。
早年经历: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
组织抗日: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军事贡献: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他率部在冀中平原和鲁西北等地转战,配合主力部队屡建战功。他指挥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英勇殉国: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因积劳成疾,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终年43岁。毛泽东同志题挽“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同志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同志题写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马本斋在衡水的抗日事迹主要有:
保卫深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2月初,回民支队奉冀中军区之令开赴深(县)南(部)(今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地区开展对敌斗争,马本斋率部先后作战30余次,打开了抗日局面,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战热情。自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近一年时间里,回民支队在深南、深北地区战果辉煌,先后在南花盆、张骞寺、康庄、榆科等地连续战斗。
康庄伏击战
1939年底,日军强征民夫抢修石德铁路,企图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还常扫荡沿线村庄。康庄村处在日军衡水城区和安家村两大据点间的必经之路,安家村据点报警后日军必会救援。
1940年5月30日凌晨,马本斋命令回民支队一支小分队佯攻安家村据点,待敌人向衡水据点求援后,回民支队割断电话线,断绝两地敌人联络。上午8时左右,衡水城区据点的日伪军前往救援,途经康庄村及邢家村时进入伏击圈。战士们按马本斋指令,拉响手榴弹投进道沟,40分钟就结束战斗。此战回民支队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军50余人,自身无一人伤亡,创造八路军平原作战零伤亡纪录,沉重打击了盘踞衡水的日军。
“千顷洼”战斗
1942年初夏“五一大扫荡”时,6月2日回民支队两千余人在衡水与一万多敌军遭遇。马本斋决定在人称千顷洼的高庄、纪庄进行决战。战斗中一大队大队长马国忠率队突围后又返回营救司令部和其他大队,不幸重伤牺牲。日伪军从阜城来的部队被中队队长马虎文打退。此次战斗消灭日军320余人、伪军100余人,但回民支队也遭受惨重损失,负伤掉队近两百人,一百余人壮烈殉国。
李松宵(1906 - 1942)
背景:又名李冠英,河北省武邑县后南场村人,出身地主家庭,毕业于北平国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抗日事迹:九一八事变后,参加赴南京要求抗日的学生请愿团。卢沟桥事变后回到家乡,发动组织革命游击战争。他先后集结本县知识分子到武强县的青年抗敌义勇军中建立政治部,开展改造工作。在他和陈元龙同志的努力下,将该部队改编为八路军青年纵队(后新四旅),使其能脱离地方,开到曲周广平一带开展对敌斗争。1939年,他荣任武邑县第一任民选县长,积极带领人民与敌寇作殊死斗争。1940年被提升为冀南五专署专员,工作建树颇多。
陈子斌(1899 - 1942)
背景:河北省深县陈屯人,出身农民家庭。早年为生活所迫曾外出卖苦力、当勤杂工等,后因不满旧政府腐败辞职回家。
抗日事迹: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于爱国义愤,动员组织当地贫困农民、知识分子、豪侠之士等,参加段海洲组织的青年抗敌义勇军团,任副司令,抗击日寇。该部以武强县为基地,活动于深县、武强等多地。在交河县几次与日伪军战斗中,缴获武器,队伍发展壮大到几千人。1938年,青年抗敌义勇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他任青纵二团团长,之后历经改编仍担任重要职务。他立场坚定拥护共产党、八路军,积极说服内部保守分子接受改编,与八路军干部合作良好。194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更自觉地为党的事业奋斗,与战士们同生死、共患难。
杨铁成
1939年10月,在河北霸县与日军的一次遭遇战中牺牲,年仅25岁,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
李朝宗
又名李九江,枣强县张秀屯王杨兴村人。1937年6月入党,抗战刚开始便担任枣强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领导开辟枣强地区的抗日工作。1942年9月12日壮烈牺牲。
李力
原名李双福,又名李幼贤,1913年出生于冀县码头李烟家雾村。他发展了冀州第一批农村中共党员,创建了冀州第一批农村中共党支部。1940年任冀南区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942年奉命去太行山党校学习,在左权县遭敌人“铁壁合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李忠
原名郑树钧,今冀州市小寨乡垒头村人,1934年入党。1935年秋,发动学生动员民工罢工、怠工,支援直南农民起义。1943年,在突围中连中数弹、身负重伤,最终与队员们用最后一颗子弹一齐英勇殉国。他入选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张廊逢赵钱孙
曾是枣强县区自卫队队长、王军区区长。
焦守建(焦建国)
饶阳县屯里村人,饶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陈翕儒
神下北午村人,曾任连河县县长、县大队队长、政委。
王泊生
景县人,八路军济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
李庄
衡水冀县人,济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
国林芝
武邑人,河北军区副政治委员。
李福尧
冀县人,参加过百团大战。
张书坤
深县人,八路军战士,参加过多场战斗。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