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遇害后,蒋介石大开杀戒,连黄埔嫡系都不肯放过:求情无耻

蔡孝乾叛变后,不仅造成包括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人牺牲,同时也因为他的口供,使得蒋介石在台湾掀起了白色恐怖的滔天巨浪,也正因如此,大量地下情报人员和进步人士遭到抓捕审讯,其中绝大部分最终遇害。

这其中,不乏有曾是老蒋嫡系之人,比如出身黄埔一期的李玉堂,他曾追随老蒋南征北讨,可以说是立下过汗马功劳,因能征善战,与李仙洲、李延年并称“山东三李”,但即便如此,李玉堂仍未能逃过老蒋毒手。

而说起李玉堂遇害的过程,可以说是令人极为惋惜。


李玉堂早年间曾投军于阎锡山麾下,但因不满军队腐败愤然离开,不久后又经人推荐,进入黄埔一期就读,而我们都知道,黄埔一期是黄埔军校开办后的第一批学员,所以在质量上还是相当高的,国共双方中就有好几位出身黄埔一期的名将。

黄埔毕业后,李玉堂被分配为一个见习排长,这就意味着他是正儿八经的从基层干起来的,之后靠着能打敢拼,一步步从排长升为连长,再到后来的团长,中原大战后,33岁的李玉堂已经是少将师长了。

而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李玉堂升任国军第8军军长,正是在他手里,第8军赢得了“泰山军”的威名,相比于后来的8军军长,也就是以“滑不溜秋”著称的李弥,李玉堂在军事能力上显然要高出其好几个层级,同样,也是因为李玉堂打造出的善战之师,才让李弥得以用一个第8军扩充出了一个兵团。

到1943年,即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李玉堂因功获“青天白日勋章”,并荣升国军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升总司令)。

从这份履历中就能看出,李玉堂除了能力出众之外,也是妥妥的老蒋嫡系,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升职速度这么快,毕竟国军中不乏有能打之人,比如黄百韬,就因为不是嫡系,到死才混了个兵团司令,结果刚上任没几天就命丧沙场了。

而到解放战争期间,李玉堂的表现却令老蒋大为恼火,一度发狠话对其“永不叙用”。

怎么回事呢?1946年,李玉堂被委任为国军第十绥靖区司令官,而到1948年6月,华野在经过部署,成功调动了国军兵力,促使兖州处在孤立状态,鉴于此,华野山东兵团果断出击,于当年7月初以七纵、九纵等纵队为主力,加上地方武装,共45个团围攻兖州。

最终,在经过十余天的猛烈进攻后,兖州被成功拿下,而驻守在此的国军十绥区司令部以及国军整编12师等部全军覆没,而司令官李玉堂仅以身免,靠着化妆逃了出去。

之后,李玉堂几经辗转抵达南京,虽说保住了性命,但却因为兖州失守惹得老蒋震怒,当场革去了其所有职务,并下令“永不叙用”。

但说是“永不叙用”,也只是老蒋气话罢了,毕竟到了解放战争最后阶段,国军能打之将,要么已经死在战场上,要么已经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剩余的能用之人屈指可数,所以到1949年末,李玉堂再次被老蒋启用,这次任国军第一路军司令官兼32军(由原山东保安部队改编而成)军长,到1950年初,又被委任为海南防卫副总司令,负责驻军海南岛。


虽说再次被启用,并且官职也不低,但相比于之前,他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

当初在抗战时期,李玉堂能打敢拼,面对凶残的日寇,他不仅敢亲自上前线,还与士兵一道奋勇杀敌,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都毫无惧色,也正因如此,才能带着第8军赢得“泰山军”之美誉,并让自己荣获“青天白日勋章”等多个荣誉。

但这么一位善战之将,却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毫无亮眼”之处,是他没有能力吗?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想打内战。

当年打日军,那是抵御外敌,而如今面对同胞,素来有爱国情怀的李玉堂,自然是另一种态度。

所以我们就看到,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这位当初在抗战中声名显赫的猛将,变得能力“很一般”,几乎没有打出来过什么像样的战绩,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玉堂接触到了我党的地下情报人员。

而这个地下情报人员,对李玉堂来说不仅不陌生,反而十分熟悉,谁呢?正是他的内弟也就是小舅子陈石清。

关于陈石清的资料并不多,具体他是哪一年参加的革命还有待更多资料解密,而目前知道的,是在李玉堂率32军驻防海南之际,陈石清就已成功动员了自己的姐姐,也就是李玉堂的夫人陈伯兰,促使陈伯兰也成了我情报人员之一。

不仅如此,当时组织上委派前来策反李玉堂的交通员李刚(化名魏天民),也是在陈石清的一手安排下,直接出任李玉堂的副官。

在经过包括妻子、内弟以及李刚几人的多番晓以大义后,本就厌倦内战的李玉堂,最终决定率部起义。

而为了起义成功,李玉堂数次拖延老蒋要他率部撤回台湾的命令,而那个时候如果他能起义成功的话,那么开国将帅中必将有他一席,并且,他和夫人也不会惨遭老蒋毒手。

但历史没有假设,由于老蒋一再严令催促,加上当时因战局导致的封锁戒严,让身处海南岛的李玉堂与解放军之间的联系也没有那么方便,所以最终未能及时收到关于起义的明确指示,等到海南岛解放时,被迫随军撤往台湾。


而对于这一切,老蒋自然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李玉堂抵达台湾后,依然担任着32军军长一职,而当时国军撤往台湾的部队中,也只有32军、64军和暂1军的建制相对最完整,因此这三个军也成了老蒋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能让李玉堂继续担任32军军长,足以说明老蒋当时对他仍十分看重。

与此同时,李刚、陈伯兰以及陈石清也随着李玉堂去了台湾,按照组织上的指示,继续寻找合适时机,为李玉堂起义做准备工作。

原本,这一切安排都十分妥当,但意外却在不经意间来临了。

出现意外的导火索,在李刚身上,李刚是一个老资格的地下党情报人员,在1950年来到李玉堂身边之前,他曾在1949年渡江战役第三阶段,也就是京沪杭战役中,以国军67军的一个连部文书身份,成功动员了其所在的连于阵前放下武器起义。

但这个连起义之后,该连连长并未参加解放军,而是在领取了解放军发放的遣散费后转头又回到了国军之中,并在国军退往台湾时,也随着大部队去了台湾。

好巧不巧的是,该连长到了台湾不久,被编入了32军。

而当时李刚对外的身份,是李玉堂的副官,因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该连长见到了李刚,刚开始他还敢确认,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后,该连长最终确定,眼前的这个副官,正是当初策反自己的地下党。

于是,该连长马上就向保密局告了密。

这么一来,李刚的身份就暴露了,而随后,经过保密局严密布控,成功将李刚逮捕,而就在李刚被捕同时,意识到出问题的李玉堂,马上写信给自己的妻子和内弟,让他们赶紧离开台湾,但为时已晚,李刚因熬不住特务的酷刑,把一切都给供出来了。

1950年7月,李玉堂、陈伯兰、陈石清等11人被捕。

而得知李玉堂居然“通共”后,老蒋一度气的暴跳如雷,要知道当时吴石一案已经让老蒋够恼火了,如今手握军队实权的李玉堂也“通共”,这自然让老蒋既愤怒又心惊肉跳,他不知道,还有多少被自己信任的国军将领也是“共党”。

正因如此,老蒋对待李玉堂一案的态度,与吴石一案如出一辙,那就是毫不留情,必须杀。

当时担任李玉堂一案的审判官是钱大钧,而钱大钧当年曾是黄埔教官,因此李玉堂算是他的学生之一,加上共事多年,因此钱大钧一度想保住李玉堂的性命,所以,他与之前想保住吴石性命的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一样,对审判提出的建议是,“重判但不死”。

可老蒋哪里会同意?因此,在钱大钧递了报告后,遭到了老蒋严厉训斥,之后钱大钧迫于无奈,将刑期改为15年,但老蒋仍不同意,直接在报告上批了一个“耻”字,这意思就是告诉钱大钧,谁要给李玉堂说情,谁就是“无耻之人”。

到了这一步,钱大钧也没办法了,而老蒋见下面的人始终没有达到他的意思,干脆绕过了正常的司法程序,批准对李玉堂执行死刑。

1951年2月,时值农历除夕,而李玉堂和夫人陈伯兰、内弟陈石清,却牺牲在了这一天,1983年,李玉堂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老蒋可以说是杀红了眼,惨遭其毒手的不仅有地下党,还有不少在国军中身居要职之人,而在这些遇害的人中,李玉堂极为令人惋惜,按照地下情报工作原则,像李刚这样曾经参与过策反,且身份已经被公开的人,是不应该继续被安排在同一支部队中的,否则的话就会有暴露的风险,而最终的结果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

若不是李刚暴露并被捕,那么李玉堂就有极大可能活下来,而这样的话,他不仅能为解放台湾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有极大机会回到祖国,所以说,无论到什么时候,情报工作都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历史   嫡系   杀戒   蒋介石   无耻   国军   台湾   解放战争   兖州   连长   内弟   军长   海南岛   情报   保密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