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上海外滩灯光璀璨,红毯上的裙摆摇曳,但说到底,白玉兰这场奖,是一把镶着水钻的秤:看似风雅,称的却是真本事。
刘亦菲失利,很多人意难平;杨紫再度陪跑,粉丝心酸;宋佳登顶,有人说“实至名归”,也有人问“情怀能值一个奖?”但这届白玉兰奖,正是把三个完全不同维度的演员摆上了一个舞台,然后用一种近乎冷血的方式告诉大家:你们热爱的,不一定能得奖。得奖的,也不一定是你们热爱的。
先说刘亦菲。
要不然你还真以为,她能靠着《玫瑰的故事》轻轻松松抱回一个视后?
热度有,颜值有,剧也不差,豆瓣7.1不是虚的,她饰演的黄亦玫也确实有感染力。但你要说这剧全方位封神,那也没到。问题就出在一个词上:失真。
剧情浮着。什么“中产女性理想生活”,什么“职场晋升全靠机缘巧合+贵人提携”,现实生活里的观众一看就知道是泡沫。黄亦玫不是“活得漂亮”,是“被人扶得漂亮”。
这才是刘亦菲吃亏的地方。她演得没问题,甚至比她以往作品都要有层次——但这个角色,没给她“下沉”的空间。
再说句难听的,刘亦菲的形象太完整了。完美得像标本,情绪内敛、人物稳态,反而让她和观众之间隔了一层玻璃。
观众看她是仰望,不是共鸣。奖项不是走秀,不光拼谁美。
白玉兰评委从来不是粉圈逻辑,他们要的是贴地气、能刺人的作品,哪怕瑕疵再多,情绪得先进去。
所以你说刘亦菲“惨遭滑铁卢”?不如说她第一次真正撞上了现实主义作品在奖项评选里的硬杠。
再看宋佳。
她能赢,太合理了。《山花烂漫时》不是“好看”的那种剧,是“必须有人拍”的那种作品。
讲的是张桂梅校长的故事,一个人、一个信仰、一座山。
你说这种题材有天然优势?没错。但如果演员演砸了,就是给人物抹黑;只有演成了,才叫敬意。
宋佳能拿这个奖,不光因为她把张桂梅演出来了,更因为她知道怎么把“信仰”这俩字演得既真实又不煽情。
她下去体验生活,观察细节,背都驼了几分,神态也刻得准——这些不是用来宣传的,是能在镜头前“糊脸演戏”的底气。
你看那段领奖发言,“张桂梅给我的精神力量,我定将延续下去。”——这不是漂亮话,是她演完之后内心真的长了钉子。
奖给她,观众信,业界服。你想颁给刘亦菲,舆情都能炸;但颁给宋佳,就像众人点头说一句:“对,这才是演员。”
杨紫这次,又成了背景板。
怎么说呢,杨紫从《家有儿女》演到今天,走了整整19年,每年都有作品,古偶、都市、历史、年代全都试过。
她是真努力,也真灵——你去看《国色芳华》,她那种“哭出来但不崩溃”的戏,张力十足。
她是那种很擅长演情绪波动的演员,但问题也在这:她太会演“情绪”,不够会演“生活”。
你可以哭得很感染人,但观众更想看到你怎么坐在茶馆里发呆、怎么对生活退让、怎么倔着走进一段无果的关系。
那种看不见但能咂摸出来的生活痕迹,是宋佳有、刘琳有、蒋雯丽有、殷桃也有的。杨紫差的不是技巧,是“松弛”。
再说古偶剧,是能拿奖的,别老把锅甩给题材。赵丽颖的《知否》也提过,《甄嬛传》不也上过白玉兰?关键是角色厚不厚、戏够不够,能不能戳人。
杨紫现在卡在了“市场很爱、奖项不敢给”的尴尬位——商业上她顶得住,艺术上评委观望,这才是她最难受的地方。
但也得说,这次她得了“海外推广大使”,也是一种奖,说明她的作品走出去了。这不是安慰奖,这是市场给的真反馈。
所以你说谁赢了?
宋佳赢了奖,刘亦菲赢了声量,杨紫赢了人气。这三条路,没谁是输家,只是标准不一样。
但这届白玉兰至少说明一个事:奖项还在较真,还没被流量裹挟。
它没按谁最火给奖,也没看谁带货多给提名,它看的是演得像不像人、像不像你、像不像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邻居。
有争议?当然有。姜妍采访尬出天际、童谣做评委引起质疑、主持节奏乱成一锅粥,这都是真的。但至少奖项本身的选择,还能激起舆论的讨论,这说明它还有话题性、还有重量。
就怕哪天你连吵架都不想吵了,那才叫真正的“烂”了。
奖可以颁给谁,但观众永远能用脚投票。
刘亦菲不是没机会,杨紫也不是陪跑一辈子。等她们有一天能把“漂亮”和“笨拙”、“情绪”和“沉默”、“爆发”和“克制”这些矛盾糅在一个角色里——奖项会等她们的。
但今天,这个奖,确实该是宋佳的。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