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挑选侍寝的嫔妃?晋朝用羊,唐朝用箭,清朝才翻牌子

古代皇帝不仅权利大,“老婆”也多,从古诗“后宫佳丽三千”,到俗语“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些词都足以形容皇帝的私生活多么丰富。同时有这么多佳人相伴,皇帝肯定会挑花眼,那么他们都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夫妻生活”?本期咱们就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在古代,嫔妃和皇帝夫妻生活有个特定的称呼,也就是“侍寝”,它不仅仅是皇帝的私生活,更是一件关乎延续皇家血脉的大事,马虎不得。

从周朝开始,皇宫就专门规范皇帝这方面事物的“阴令”,每到夜晚来临,工作人员对侍寝皇帝的嫔妃进行详细登记,连办事的时间地点都要一一记录。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弄丢皇帝的血脉,比如北魏文成帝,某天他站在城楼,看到城下有一位妇人生的十分美丽,于是命人接进宫中,当天二人在仓库里就把事情办了。按理说这件事属于皇上在外面“偷吃”,办事时周围也没有阴令官,那么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

原来当时皇上和李氏在库房办事的时候,正巧被守库官看到了,因为手头没有纸和笔,他慌忙之下用石头在宫墙上记录下了“事发”的具体时间。事后李氏怀孕,太后通过查阅守库官记录的时间,由此确认皇帝血脉的真实性,可见对皇帝夫妻生活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多么重要。

从晋朝开始,进献的嫔妃数量太多,且个个美丽,导致皇帝也挑花了眼,不知道在谁的宫里过夜好,于是晋武帝就开动脑筋,发明了一种“羊车”。羊车停在哪位嫔妃的宫门前,就由哪位嫔妃侍寝。

这种看似公平的抽签方式,其实存在严重的漏洞,因为羊终归是动物,只要摸透动物的习性,那么就可以左右羊车的去向,后面有聪明的嫔妃发现羊喜欢吃盐,于是将盐水涂在自己的宫门前,这样羊走到自己的宫门前就会主动停下,真正做到争宠于无形。

到了唐朝,唐敬宗发明了一种“风流箭”,这种箭的箭头由纸制成,里面包着大量麝香等香料(麝香损伤女子身体是电视剧里杜撰出来。现实中的麝香可是一种名贵香料,到了晚上,宫里的嫔妃们全部聚在一处,唐敬宗向人群随机一射,谁被箭击,就由谁侍寝。

到明朝的时候,皇帝选择侍寝嫔妃的方式就规范多了。明朝的嫔妃,每到晚上会在各自的宫门前挂上一对红纱灯笼,皇帝决定留宿在谁的宫里,这个宫的灯笼就先摘下来熄灭。接着太监就会将皇帝留宿的位置传遍其他宫室,没有被选中的嫔妃就会默默将自己宫前的红灯笼摘下熄灭。

清朝吸收了明朝“壬寅宫变”的教训(明朝宫女联手刺杀明世宗,但未遂),因此制定了嫔妃不能和皇上独处的规矩。

每到晚上,敬事房的太监就会将刻有嫔妃名字的金质绿头牌呈到皇帝的面前,皇帝决定谁侍寝,就会把谁的牌子扣过来,这个行为就是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翻牌子。

接下来,嫔妃会被带到距离皇帝寝宫不远的一间宫殿里,在里面洗白白,然后由驼妃太监将侍寝嫔妃用大棉像卷饼一样卷起来,送到皇帝的寝宫里。然后嫔妃会从被子里钻出,从皇帝的脚底爬到皇帝面前,这个动作还有个官方名字,叫做“爬龙床”。

皇帝和嫔妃在寝宫里享受春宵,太监则一直守在门外,一旦皇帝和嫔妃独处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门外的太监就会高喊“时间到了”。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皇上沉溺美色,当然从真实的历史照片来看,以清朝嫔妃的颜值,就算太监不喊,皇帝恐怕也很难沉迷他们的美色。

总之,对于皇帝来说,决定侍寝的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像晋朝和唐朝相对自由一些,明朝和清朝更严肃,不能由着性子来,需要遵守各种程序和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嫔妃   皇帝   明朝   晋朝   宫门   寝宫   麝香   血脉   皇上   清朝   唐朝   太监   牌子   古代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