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与财政部联手托市,A股为何突然强势突破?

A股真的站上3900点了?

10月9日,沪指收盘报3912.47点,创下2015年8月以来近十年新高。这不是一次普通反弹——单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超2.65万亿元,节后首日就放量突破,背后显然有系统性力量在推动。

这轮上涨,首先源于宏观政策的明确转向。最近一段时间,财政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财政赤字率可能提升至4%左右,专项债规模预计达6.5万亿元,较2024年进一步扩容。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银行间市场7天期回购利率(DR007)持续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流动性整体充裕。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注册制已全面落地,“中特估”战略持续推进,引导资金从题材炒作转向具备稳定现金流和分红能力的核心资产。有券商策略部的朋友提到,最近机构路演中,“高质量资产重估”成了高频词,政策信号正在重塑市场定价逻辑。

硬科技板块正成为行情主引擎。以半导体、AI、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方向持续获得资金青睐。10月9日,科创50指数单日大涨5.53%,动态市盈率约45.9倍,虽处历史中高位,但相较全球科技指数仍具性价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三期近期已启动对设备、材料等“卡脖子”环节的注资,华为、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进一步提振产业链信心。这轮科技行情不是靠概念讲故事,而是有实打实的产能爬坡、订单落地和国产替代逻辑支撑。

资金面也在重构。节后首日融资余额单日增加超300亿元,北向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净流入,重点加仓电子、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更关键的是,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的迁移趋势初现——9月非银存款环比大幅增加,显示部分资金正从银行理财、存款转向权益市场。

这和2015年那轮“杠杆牛”完全不同:当时是散户借钱炒股,现在是机构主导下的系统性配置。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打了个比方:“以前是快艇冲浪,现在是货轮启航——速度慢点,但载重更大、航程更远。”

全球宏观环境也在为A股“助攻”。美联储降息预期在9月非农数据疲软后显著升温,美元指数回落至102下方,国际金价一度逼近历史高点。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上升。A股当前整体市盈率约13倍,显著低于美股标普500的22倍,叠加中国经济三季度复苏迹象增强,成为外资增配的重要方向。

根据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多家QFII机构在9月下旬已悄然加仓消费电子和高端制造板块。

市场内在结构也比过去更健康。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3%,远低于2015年牛市高峰期的4.5%以上,杠杆风险可控。数据显示,公募、保险、外资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已超20%,市场正从“情绪驱动”转向“基本面定价”。有私募基金经理坦言:“现在涨得慢,但走得稳,反而更让人敢拿住。”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行情的持续性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财政部   央行   强势   市场   单日   资金   市盈率   杠杆   资产   指数   机构   基金   行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