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叔,最近怎么老是觉得累,还爱水肿?”“医生,我也不知道,感觉身体越来越差,以前还能在公园遛弯,现在连长时间站着都难受……”
如果你走进早高峰的公园,或许能看到类似的一幕。58岁的张大叔习惯每天喝浓茶、熬夜追剧、饭菜咸辣,偶尔还喜欢止疼药“顶一顶”。他说:“都是些小毛病,没啥大问题吧。”

可去年例行体检,肾功能指标让他一下醒了神,肌酐升高、尿蛋白“飘红”,医生皱眉提醒:“许多中老年人的肾脏问题,恰恰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你有没有类似的小习惯?身边的长辈是否也认为喝点药、口味重没什么影响?其实,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在慢慢“掏空”我们的肾脏。更令人意外的是,有些行为甚至被误以为对健康有益!
为什么肾脏总悄悄发出“求救信号”,却总被忽略?你或许想不到,4个日常不被重视的习惯,正默默影响你的肾功能,尤其是第2条,很多人每天都在犯!现在开始还不晚,你的肾脏健康,需要一次彻底的觉醒。

很多中老年人在日常饮水习惯上“马虎应对”:口渴才喝、起夜怕水、不爱带水杯。有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每日主动饮水量不足1000ml的比例高达45.7%(数据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肾脏依赖充足水分稀释并排出代谢废物。水分不足时,尿液浓缩、毒素难以排出,肾脏压力增加,慢性肾脏病风险提升29%。
更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节水怕起夜,会导致夜间尿液在膀胱滞留过久,细菌滋生,易引发尿路感染,反复尿感还会拖累肾功能。不少人认为“不渴不喝”省事,实则为健康埋雷。

建议:
清晨起床后500ml温水开启代谢;白天分次少量,多次饮水,每次150-200ml为宜;饭前半小时、饭后1小时补充,慎在睡前狂饮;留意尿色,淡黄色最佳,若偏深暗提示多补充。
“无辣不欢”“咸香入味”,不少人认为有滋味才下饭。殊不知,高钠高盐正是肾脏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但据调查,我国人均盐摄入量高达9.3克/天(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长此以往,高钠摄入可使肾小球负担加重、血压升高,诱发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是一类慢性肾脏病的主要诱因。

重辣重咸还会掩盖肾脏早期警告(如味觉变化、食欲减退),延误就医时机。尤其是腌渍、罐头、咸菜、火腿肠等高钠食品,很多人餐桌上离不开,无形中加剧伤害。
建议:
做饭时减少盐、酱油、腌制品用量,建议用定量勺;鲜香、酸味等天然调味品代替部分盐分;每周自查饮食,减少外卖、加工食品频次;如有高血压、肾病家族史应严格控盐。
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遇到头痛、关节痛,自觉服用止痛药(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感觉“管用,能撑住就行”。
但研究发现,长期、频繁服用止痛药,可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受损。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数据显示,大约1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与滥用止痛药有关。

有意思的是,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初期并不明显,仅有轻度疲惫、两下水肿,很容易被忽视。直到肌酐升高、肾小管损伤,才发现“出事已晚”。很多50岁以上女性长期因腰痛等服药,肾损伤风险大大高于男性。
建议:
慎用止痛药,长期疼痛优先就医查根源;医嘱用药,避免多种止痛药联用;每年体检肾功能,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多用热敷、放松、理疗替代简单吃药。
别小看睡眠,肾脏在夜间完成重要修复和废物清除。中华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提出:成年人每日最佳睡眠7-8小时。数据显示,每减少1小时夜间睡眠,慢性肾损伤风险上升8-12%。中老年人因焦虑、疾病、熬夜看手机,容易陷入睡眠不足困境。
睡眠紊乱会导致肾脏血流分布异常,影响肾单位自我修复,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负担。持续失眠、夜间觉醒频繁,易加速肾功能减退。

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创造安静、避光、适温的卧室环境;如有顽固失眠,及时寻求专业睡眠管理或医生帮助;白天少午睡、适度锻炼,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9年)》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世界卫生组织-每日摄盐量建议》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