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份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巨头的公告揭示了一笔令人惊讶的交易:一家美国保险公司,竟向一家中国企业赔付了其在俄罗斯被扣押的飞机。
这笔1.64亿元的赔偿资金背后,是总价值超过18亿元的飞机被扣押和全球商业规则被撕碎的残酷事实,“特普会”在即,究竟是什么样的暗潮涌动?
就在峰会临近的几天,一份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巨头山河智能的公告像冰刀划破了水面,露出冰冷现实的一角。
公告里说他们那三架在俄罗斯被扣了三年多的飞机,终于有了个说法——一笔1.64亿元人民币的保险赔付款项到账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笔钱竟是由一家美国保险公司掏的腰包,形成了一个略显魔幻的闭环:美国公司出钱,给一家中资企业持有的、被俄罗斯扣押的飞机买单。
但这三架飞机远非全部,据统计目前至少还有26架由中资企业实际控制的飞机,依然像“永久居民”一样停在俄罗斯的机场上,账面损失已超过18亿元人民币。
这桩桩件件都要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的那个清晨说起,面对西方的雷霆制裁,俄罗斯迅速打出一记狠辣的反制拳。
普京大手一挥签署了一纸总统令,允许本国航空公司将那些租来的外国飞机,直接在俄罗斯境内重新注册,并且把它们一股脑列进了“禁止出境的战略物资清单”,国际租赁领域维系多年的游戏规则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被彻底颠覆了。
然而事情的关键还在于这些飞机的“身份”有多么复杂,那些被扣押的飞机它们的产权登记主体大多不是中国企业本身,而是由中资实际控股、却在西方国家注册的飞机租赁公司。
以山河智能这次幸运获赔的三架飞机为例,它们的法定所有权就归属于一家已经被中资全资并购的加拿大航空租赁企业。
正是这种绕了几道弯的股权结构,让中资企业进退维谷,陷入了无解的死局,如果选择遵守西方的制裁,铁了心要去强行收回飞机,那就会直接触犯俄罗斯的新法律甚至可能面临物权彻底丧失的风险。
可如果默许飞机被扣押的现状,又将面临被踢出SWIFT系统、无法进行美元清算的金融封锁。
而俄罗斯法院呢则干脆把西方的制裁定义为“不可抗力”,理直气壮地支持本国航空公司终止租赁合同,而且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于是一架架价值不菲的飞机,就这样在法理上被“合法没收”了。
山河智能这次拿到的赔付款看似是个圆满结局,但背后的前提是,他们碰巧投保了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的“强制扣押附加险”——一个并非所有企业都会配置的特殊险种。
即便如此从被扣押到最终拿到赔偿,中间也整整耗费了近三年时间,其中的奔波周旋恐怕也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与山河智能的“小确幸”相比,另一家上市公司日发精机的处境则更为残酷,他们旗下公司租给俄罗斯的六架波音757货机虽然也使尽浑身解数去周旋,最终却只收回来一架。
由于各家保险公司条款中的“战争风险”定义存在细微而晦涩的差异,剩下那五架飞机的索赔之路简直是遥遥无期。
公司不得不在2022年财报中,计提了7.41亿元的巨额资产减值,这笔重创直接导致他们当季亏损超过11亿元。
如今日发精机只能将保险公司告上新西兰的法庭,争议的焦点仅仅在于保单上对“战争风险”的界定究竟在哪。
当这些企业在被撕碎的商业规则废墟上苦苦挣扎时,华盛顿和莫斯科的政治家们则在盘算着一场更大的交易。
特朗普不惜绕开欧洲盟友,执意与普京进行一对一的会晤,这本身就足以让欧洲的盟友们警铃大作。
过去三年,欧洲在援助乌克兰上既出钱又出力,如今却发现自己竟被排除在这场关键的谈判桌之外。
更让外界坐立不安的是,特朗普此前已明确表态,他所设想的停火协议,可能涉及“领土交换”,鉴于乌克兰目前并未占领俄罗斯本土领土,这番话几乎被解读为要求乌克兰割让部分土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此强硬回应,直言放弃领土违反乌克兰宪法,谁曾想特朗普对此表现得极不耐烦,甚至出言嘲讽。
他暗示泽连斯基眼里只有战争,不惜牺牲乌克兰人的生命,言下之意是,既然为了打仗可以破例,那为了和平交换土地,为何就不能呢?
这番论调无疑加剧了乌克兰和整个欧洲的焦虑感,欧盟26国迅速发表声明,重申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或许是感受到了盟友们日渐增长的压力,特朗普方面随后有所改口,强调任何协议都必须有乌克兰的参与,但谁也无法预测,他是否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将盟友的诉求轻易抛诸脑后。
对普京而言,无论这场会谈结果如何,这趟阿拉斯加之行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外交胜利。
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对他的通缉令至今有效,但他却能堂而皇之地踏上美国的领土与美国总统平起平坐,这无疑标志着他已成功撕开了西方国家试图构建的外交包围网。
拜登政府的策略是将普京推向中国,而特朗普则急于将普京从中国身边拉开,然而棋局进展到今天,已远非特朗普的一句轻描淡写就能扭转乾坤。
泽连斯基明确拒绝放弃顿巴斯,而那些被扣押在俄罗斯机场上的飞机,更不会因为一次简单的握手就自动解锁归还。
事实上这些飞机的命运早已不再是“要不要得回来”那么简单,由于俄罗斯无法获取波音、空客的原厂零部件,这些飞机正被迫使用未经认证的替代品进行维修,甚至出现拆解旧件“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在航空保险专家眼中,它们在法律上已被视为“技术性全损”,即便未来真有奇迹般归还的一天,其剩余价值可能也已不足三成。
更让人无语的是,俄罗斯政府甚至还拨款试图以超低价格向租赁公司施压,“强制购买”这些被扣押的资产。
阿拉斯加的握手不会解开这些价值18亿元的“金属人质”背后纠缠的死结,它们的存在是地缘政治飓风如何轻易撕碎全球商业规则的最佳见证。
山河智能那份看似幸运的保险理赔,也仅仅是一个特例止损的个案,绝非所有企业都能复制的通用解药。
面对这场系统性的风险,真正的出路或许不在于任何政治家的承诺里,而在于中国企业自身的深刻进化。
一些嗅觉敏锐的租赁巨头已经开始加速“去风险化”的步伐,将资产更多地配置于政治稳定的市场,并构建起更加精细化的国家风险评级体系。
当租赁公司将“战争附加险”列为高风险地区的标配,并将新兴市场的机队比例压缩到安全线内时,这场代价高昂的危,才算真正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养分为未来铺平道路。
大家怎么看这件事呢?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