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闹的小孩儿谁也对付不了”!
在北京清华大学7月3日举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用这句日本俗语来解释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他指出,虽然中国如今的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如果想要独自对付美国仍然是不明智的,中日韩应尽快合作起来,才是确保东亚稳定与发展的现实出路。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虽然这些话被国际上解读为“挺中反美”,但鸠山强调的重点并不是谁站哪一边,而是如何在新的国际现实下找到适合东亚的生存之道。
事实上他对日本自身定位的判断,比对外部局势的分析更加清醒而直接。
那鸠山由纪夫的想法真能实现吗?
在论坛发言中,鸠山由纪夫最具战略性的一部分观点,是关于日本对美关系的再定位。
他明确表示,日本不应追求与美国“脱钩”,因为日本在安全、贸易、技术等多个领域对美国仍有深度依赖,完全切断联系既不现实,也不可取。
但与此同时,继续无限度依赖美国同样是危险的,必须采取“去风险”的策略。
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美国总统特朗普
所谓“去风险”,并不是削弱与美国的合作,而是要分散对美国的经济依赖,避免在关键领域被美方“卡脖子”。
他指出,日本目前在汽车、半导体、能源等领域对美出口比例过高,一旦美国出于政治目的采取限制措施,日本将面临巨大损失。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政府曾提出对日本出口汽车加征最高可达35%的关税。
这一举措虽未最终落实,但对日本汽车产业的震荡已开始显现。
不少企业被迫考虑将生产线迁出美国,甚至暂停部分对美出口。
同时,美方还在芯片、稀土等领域频繁设限,要求日本配合其“去中化”政策,使得东京在中美之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
鸠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应加强与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东盟、欧盟等的合作。
通过多元化出口对象、产业链配置和技术协作,日本可以逐步削弱对美市场的单一依赖,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其实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重压下,日本国内对美国“去风险”的声音并不小。
正所谓“福祸相依”,特朗普经济上的围追堵截,反而激起了其他国家寻求美国以外其他市场的想法。
那“特朗普式外交思维”对如今的国际现状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吗?
日本美国关税谈判
鸠山一开始就表示,“特朗普总统的任期还有三年半,这一点让人不太高兴。”
从这里就能看出他对美国当前主导的外交价值体系持有明显的批评态度。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逐步从“多边协调者”变成了“单边审判者”。
这种以意识形态划线、动辄施压制裁的“特朗普式价值观”,已经对全球稳定构成实质性威胁。
他认为“特朗普式”的价值观不应进入外交领域。
但是美国如今已经上了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条“贼船”,如今想要再回头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这与美国的经济状况也是分不开的。
美国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其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960年的40%下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不到,只有15%左右。
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美国再扮演一个“世界秩序的仁慈领导者”显然已经不再可能。
而美国以后也将按照特朗普式外交思维走下去。
在这种逻辑下,不符合美国定义的“民主标准”的国家,不论其政策是否符合本国国情,都被视为“威胁”或“对手”。
这种思维模式已经严重干扰了多边合作机制的正常运作,并且在特朗普1.0时代针对中国的政策中已经能明显表现出来。
所以中国对此已经做了多年的准备。
而其他国家在特朗普2.0时代才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但他们必须做出调整。
所以鸠山认为,日本不应在外交立场上被美国牵着走,尤其是在涉及地区和平、贸易规则等领域,要有更独立、更多边的思维方式。
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中日韩应该如何应对呢?
鸠山在演讲中花了大量篇幅谈中日韩合作。
他指出,面对全球供应链重组、美国去全球化政策、中东和欧洲地区的持续不稳定,中日韩三国如果仍各自为政,不但无法应对外部冲击,反而会陷入“内卷”与资源错配的死循环。
中日韩应在以下几个方向展开实质性合作:
第一,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2.0版。
虽然三国都已加入RCEP,但RCEP主要涵盖传统货物贸易,未能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兴领域。
三国应在此基础上推进更深层次的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统一技术标准、开放数字市场、共享数据资源等方面。
第二,日本应该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鸠山表示发达国家之中只有美国和日本没有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不对的,日本应该改变现状。
第三,加强中日韩企业合作。
他提出一个设想:促进中日韩公司之间的国际合作,比如建立日本和中国公司的合资企业,或者在东南亚第三国建立公司。
这些设想并非空中楼阁。
事实上,日韩两国在过去几年已在个别领域与中国尝试合作。
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芯片等关键产业上,三国各有长项,整合起来有可能形成“东亚技术铁三角”。
中国在电池原材料和制造环节具备全球领先优势,日本在隔膜和精密加工方面处于上游,韩国则控制着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正极材料市场。
如果三国能在这些领域实现协调布局,将能主导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大部分核心链条。
鸠山的发言并未脱离现实。
他清楚日韩与中国之间在地缘政治、安全认知上存在分歧,但这些分歧不应成为放弃合作的理由。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日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投资、人员往来尽管因国际局势受限有所下降,但基本盘依旧稳固。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芯片材料等领域,三国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密切且具有高度互补性。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美欧相继“内顾”的背景下,东亚自身的经济韧性和政策协调能力,正在成为决定区域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
鸠山由纪夫并未提出激进对策,也没有回避现实矛盾。
他的核心主张很明确:在大国博弈日趋复杂、美国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应停止彼此观望,从经贸、技术、制度三方面展开深层次协作,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东亚共同体。
这个倡议不只有利于中国,对日本和韩国重新定义自身国际角色也是个关键窗口。
面对“哭闹的小孩”,这次给颗糖哄,下次他再次“哭闹”,“糖”可能就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
对于特朗普也是如此,只要美国挑起矛盾,对方就会后退,那么这招只会让他觉得屡试不爽。
倒不如试试中国的做法——“狭路相逢勇者胜”。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