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医里我们常归为“吐酸”、“胃脘痛”或“胸痹”等范畴。虽然患者表现多样,有的反酸、烧心,有的胸痛、上腹胀满、嗳气,但核心问题往往围绕着“酸水上泛”。因此,抓住“吐酸”这个主症,就能更好地把握治疗方向。
本病的位置虽然在食管和胃,但其发生和发展与肝、胆、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正如古代医籍《灵枢》所言,胆气上逆可致口苦,胃气不降则引发呕吐,这说明肝胆的疏泄功能与胃气的通降是相辅相成的。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我认为,本病的根源在于 “肝胃不和,气机逆乱”。
- 肝失疏泄是启动因素:肝主调畅气机。现代人压力大,情绪不畅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不舒,就会横逆犯胃,如同一个指挥交通的系统失灵了,导致胃气该降不降,反而向上冲逆,把胃酸等浊物带了上去,从而出现反酸、烧心。
- 脾胃虚弱是病理基础: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都会损伤脾胃。脾胃好比人体的中转站,负责消化食物、运化水湿。脾胃一虚,运化无力,食物和水湿就会停滞,产生“湿浊”。这些湿浊郁积久了,就会化热,形成“湿热”,久而久之,酿成“浊毒”。浊毒既成,又会进一步阻碍气机,损伤胃络,导致病情迁延难愈。
- 气、湿、热、瘀相互交织:在疾病过程中,气滞会导致血行不畅形成“瘀”;湿与热结合成为“湿热”;所有这些病理产物混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临床证候。
所以,总结来看,肝胃气机失调是发病的起点,而湿热浊毒内蕴则是疾病发展和加重的关键。
二、辨证分型与经验治法
在临床上,我通常将本病分为以下几个常见证型,并制定了相应的方剂:
1. 肝胃郁热证
- 主要表现:反酸、烧心明显,口干口苦,胸骨后灼痛,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 病机:肝气郁结化火,夹着胃中浊气上逆。
- 治法:清肝泻火,和胃降逆。
- 清肝和胃方(基础方):
- 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止痛,直接中和上逆的酸水。
- 栀子、黄芩:清泻肝胃之火,从根源上减少热的产生。
- 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让肝气调达,不再侵犯脾胃。
- 枳壳、半夏:理气和胃降逆,引导胃气向下走。

2. 湿浊中阻证
- 主要表现:除了反酸,更以胃脘痞胀、嗳气频繁为著,口中黏腻,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腻,脉濡滑。
- 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停,阻碍气机。
-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和胃。
- 健脾化浊方(基础方):
- 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从根本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 苍术、厚朴:燥湿行气,消除中焦的湿浊和胀满。
- 陈皮、砂仁:理气化湿,醒脾开胃。
- 生姜:温中散寒,防止清热药过于寒凉。

3. 瘀血阻络证
- 主要表现:病史较长,胸骨后或胃脘部刺痛,位置固定,夜间可能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 病机:久病入络,气滞导致血瘀,胃络不通。
-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活血通络方(基础方):
- 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而不伤正,是治疗胃络瘀血的良药。
- 元胡、五灵脂:行气活血,止痛效果显著。
- 当归、白芍:养血和血,使活血而不耗血。

在具体应用时,这些方剂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灵活加减。比如,湿热重的加黄连、茵陈;腹胀明显的加莱菔子、大腹皮;失眠焦虑的加合欢皮、远志。
三、医案详解
患者情况:张先生,52岁,2025年5月19日初诊。
- 主诉:反酸、烧心,伴胸骨后疼痛半个月。
- 病史:患者自述半个月前因与朋友聚餐,饮食过量后出现症状。在当地医院做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过西药(奥美拉唑),效果不理想。
- 刻下症:反酸、烧心频繁,嗳气,偶尔胃部和胸骨后疼痛,胃部胀满。食欲尚可,睡眠一般。大便每日一次,质地稀溏。观察其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且腻。切其脉象:弦细而滑。
- 辨证分析:
- 饮食伤胃:发病源于饮食不节,直接损伤了脾胃。
- 肝胃不和:脉弦提示肝气不舒,肝气犯胃导致胃气上逆,故见反酸、烧心、嗳气、胃胀。
- 湿热浊毒内蕴:舌红苔黄腻、大便稀溏,是典型的湿热表现。湿热蕴结,酿成浊毒,阻塞气机,故见疼痛。
- 诊断:吐酸症(肝胃不和,湿热浊毒内蕴证)
-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化湿,降逆制酸。
- 方药:以清肝和胃方和健脾化浊方为基础化裁。
- 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 黄芩,栀子——清肝胃之热。
- 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止痛。
- 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苍术,厚朴——燥湿行气除胀。
- 枳壳,半夏——和胃降逆。
- 丹参,元胡——活血行气止痛。
- 鸡内金——消食导滞,助运化。
-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25年6月2日):
患者高兴地表示,反酸、烧心和胃痛已明显减轻,嗳气也少了。大便每日一次,开始成形。舌苔由黄腻转为薄黄,脉仍弦滑。
- 疗效分析:药已对证,肝热得清,湿浊得化,胃气得降。目前胀满已减,故去掉行气力量较强的厚朴。大便虽成形但根基不牢,加强健脾消导之力。
- 调整方药:原方去厚朴,加炒白术以增强健脾燥湿之力,加炒莱菔子以消食降气。继续服用14剂,以巩固疗效。
14天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诸症已平,生活恢复正常。
四、给患者的日常调护建议
-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七分饱为宜。避免甜食、油腻、辛辣、生冷及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 情志舒畅:学会管理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这对防止肝气犯胃至关重要。
- 起居有常:饭后不要立即躺下,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15-20厘米。
- 衣着宽松: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以免增加腹压,诱发反流。
总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物、饮食、情志、起居多方面配合。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才能取得满意而持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