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视线丢进清末民初,会发现整个社会似乎被鸦片蒸腾出的雾气缭绕,很难清醒!偶尔看起来那么沉迷和混乱,就像数十年河东河西谁也猜不到。鸦片,不止是一种毒品,更是一根搅动社会的搅棍。有多少人被它缠绕,有多少家族因此没落?常有人感慨,说中国近现代史就是被屈辱敲打出来的,此话怎么不尖锐!
翻开1871年那份英国人韦德递交给自家国王的报告,里面那些话听着让人不舒服。韦德用一种平常心写道——中国人吸鸦片带来的坏处,不比英国人嗜酒那点毛病重。但转头却又说毒烟比酒“可恨多了”,没证据说明酗酒会让人一身臭名。英国绅士们在上流社会推杯换盏,而中国苦力们在码头的烟膏里找慰藉,这种对照让人心头发堵。
英国那会儿鸦片是奢侈品,零售价格高得离谱。可到了广东福建,普通百姓孩子都能沾上一口!大家心里难免打结——怎么一个国际高档货到了中國就成了穷人玩意?这不是逻辑不通吗?但等查了细节,发现鸦片的普及不是靠“货源垄断”,而是靠清廷自己推波助澜。
虎门销烟那一年,林则徐把成吨鸦片倒进江里。人人拍手称快,似乎很快就能根治。但实际是鸦片贸易没被掐断,只是往后更变本加厉。禁止归禁止,走私更猖獗。再说后来慈禧太后那脑洞,竟然让全国百姓都下地种鸦片?算起来这决策是“自毁长城”还是无奈之选呢?
鸦片种植推向全民之后,别说富人,穷人也照样吸得起。这种变迁不是一夜之间完成。而是税制一变,政策一松,家家户户都种。1895年的《征收土药税厘条例》正儿八经把鸦片合法化,一边收税一边扩产。看着数据,全国鸦片种植面积骤升。据《清史稿》和商务印书馆近代经济统计资料显示,光是四川、贵州、云南三省,鸦片年产量从之前几千担一下窜到十几万担。国内白银流失,鸦片却赚来新货币,这种循环没完没了。
谁还干农活?没人了,大批土地全变罂粟田。老百姓账面算得明白,挣钱才是硬道理。有些人兴高采烈,有些人愁眉苦脸。所以粮食减产很快就是事实,历史上著名的“丁戊奇荒”,两千多万灾民因饥荒去世。官方文件查询、灾情报告都逃不了这场大危机。有人说是贪心老百姓自找的,可又有谁真心情愿放弃粮食?这事往往两头堵。
鸦片产量翻着跟头往上窜,导致市场饱和,价格又跟着一跌再跌。晚清鸦片窝点林立,福州那会儿零售店加黑市据点上千家,城里至少一半人尝过“烟膏”。相互串门时,聚会就是抽烟。有钱人家烟枪好几把,穷人也不是没法凑。同志们吹牛侃大山,地方传说里常常夹着鸦片的影子。
即便如此,有人死守传统粮作,例如某些村落坚持不种鸦片,他们毕竟觉得吃饭是第一要紧。也有人质疑政策走向,像一些本地官吏,担心鸦片会断了乡里的根。对待鸦片态度五花八门,谁说世人一律迷恋它?真不是,很多人没胆敢染指。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时候鸦片似乎成了社会和政治的“润滑剂”。大户之间,一根烟枪一壶烟灯能把难办的生意谈成,甚至一些地头蛇、地方绅士利用鸦片搞权钱交易。英国商人在中英贸易里用鸦片打通关节,清官失守底线就此跌落。商业利益和道德底线彻底搅碎,谁能划清界限?
其实,让鸦片泛滥的不只是清廷的税政,也不是地方贪官和烟贩子,自下而上的鸦片需求才最可怕。大众从麻木到欣然、再到无力,鸦片逐渐渗透到生活最底层。有人病困无药求解,有人为了短暂快乐耗尽家财。韦德那句报告里的冷眼,和中国人彼时真实的处境,根本不是一回事。
网络新闻最近有些热议清末鸦片税收究竟能不能补国库。经济学家分析,鸦片税虽然每年税收上千万两,但远不够弥补白银外流的巨大损失。比方说,1896年官方鸦片税收一度达到国库收入的五分之一,却还是捉襟见肘。再算鸦片对民生的破坏,简直划不来!况且,鸦片泛滥下社会治安、医疗支出、劳动力损耗日益严重。国计民生彻底断了根。
查阅权威信源如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社会实录》,鸦片严重侵蚀了社会结构。单单在四川某一年,鸦片消费占全省财政三分之一。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背后,是百姓的困苦与无助。放眼全社会,鸦片成瘾导致道德败坏,亲情离析,官僚失控。谁说鸦片只是经济问题,根本就是全社会的灾难。
再说,鸦片流行不单单是中国独有,有些英国贵族、印度权贵也以此为乐。可对照之下,英国面对鸦片依赖却采取了管控措施:中国当时却变成合法经营。到底是制度原因,还是国情不同?其实也没个结论。至少鸦片不是中国独有的毒瘤,不必夸张地怪罪百姓自己。
说鸦片毁了晚清,这话也不全对。清末社会复杂,有鸦片,也有枪炮、帝国主义、官僚腐败、交通落后。鸦片不过是其中一环。有观点说鸦片推动了白银外流,甚至加快了近代经济的金融危机,也有学者认为鸦片税摆平了财政崩溃的一部分黑洞。至少,在鸦片问题上,清末的内忧外患明显不是一刀切的问题。
现实是,鸦片让人亲身体验无力和无助,但同时也推进了改革动力。林则徐、张之洞等人积极自救,致力于反烟禁烟。北洋政府成立后,鸦片政策开始慢慢收紧。虽然还有流通,但社会风向悄然改变。你说鸦片是屈辱史的符号吗,有这个成分,也有别的原因。
但话说回来,鸦片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留下的伤痕,不只是经济、政治,还有一代代人的命运。清末的乱局,不可能只归咎一项政策或一群人的错。鸦片的故事牵涉权力、民生、外部压力、内部治理,说全了怕是没法收场。
没人能否认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剧变,却也无法盖棺定论它的一切影响。历史往往比人更复杂,有时候转头看那些烟枪和罂粟田,才知道每一点选择都深藏着时代的真实。过去的景象已然模糊,如今谈起鸦片,只能说困局比困境还要难解——好多事儿,不止是表面的因果链。
**鸦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确扎根太深,有时像毒,偶尔像药,或许更多的是困在了大时代选择里。**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