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事儿,得从中美科技摩擦的余波说起。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甩出一条新规,子公司持股超50%的企业直接跟着母公司吃制裁,这明显冲着中国企业去的。
荷兰一看,立马跟上,9月30日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动用尘封多年的1952年《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下手。这家公司本是荷兰本土企业,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以33亿欧元全资收购,成了中企在欧洲半导体领域的桥头堡。
荷兰的逻辑很简单:冻结股权,踢走中方董事,安插自己人,就能稳住控制权,顺带切断中国影响力。结果呢?中国没忍着,反手就是稀土出口管制,荷兰的芯片链瞬间卡壳。
这不光是股权纠纷,更是全球化供应链的警钟,闹到今天,荷兰经济部长在10月21日还得和中国同行通话求解,局面完全失控。

荷兰这步棋走得急,背景是美国新规的紧逼。9月29日美国那条“连坐制”一出,荷兰就坐不住了,安世半导体作为欧洲汽车和消费电子的分立器件供应商,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
次日,荷兰政府指令下达,要求安世全球30个子公司资产、知识产权和股权不得调整,为期一年。名义上是“保障供应链安全,防关键技术外流”,但细看证据链条薄弱,基本没啥具体指控,就凭地缘政治的模糊担忧。
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火速裁定,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的非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职务,任命一位独立外籍人士接管,还把闻泰持有的99%股权托管给第三方,只留一股象征性持有。
这操作快得像预谋好的,安世内部的荷兰籍首席法务官、德籍财务官和运营官,早早和政府串联,向法院递交诉求,和指令无缝对接。10月12日闻泰科技公告时,已经是既成事实,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彻底架空,名义上还有收益权,实际管理一笔勾销。

荷兰人以为这事儿低调办成,就能悄无声息地把中方影响力剥离,顺带给本土产业加道保险栓。说白了,这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态度的转折,从前还玩“安全审查”拖延,现在直接上手抢控制权。
安世年营收147亿欧元,员工上万,产品直供欧洲车企如大众、宝马,荷兰政府咬牙下手,赌的就是中方会咽下这口气,继续供货不乱套。可现实哪有这么顺?安世总部在奈梅亨,工厂遍布欧洲和中国,生产依赖全球链条。冻结一出,内部就乱了阵脚。
10月4日,安世自己先公告,中方已对它下达出口管制通知,虽说商务部还没正式发文,但供应链信号已明。荷兰官员当时还沾沾自喜,觉得行动高效,没想到这只是开胃菜。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直接亮剑,发布第61号公告,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含量超0.1%的产品得先拿许可证,11月8日正式生效。稀土是半导体、光刻机的命根子,钕、镝这类中重稀土全球99%在中国手里,阿斯麦的光刻机从激光器到磁铁部件,全离不开它。
荷兰的“安全”算盘打得响,本想抢回安世控制权,结果反倒暴露自家软肋。安世芯片出口被卡,欧洲汽车业直接叫苦,生产线缺分立器件,停摆风险直线上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都跳脚,公开施压欧盟,损失算下来以亿欧元计。
这事儿本质上是政治干预市场的典型,荷兰用冷战老法对付中企,忽略了产业链的你中有我。全球化时代,企业股权不是孤岛,冻结一头,尾巴就得跟着疼。

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分立器件,本是公司重要输出,现在被管制,等于断了半条腿。10月9日商务部公告一锤定音,中重稀土管制直击荷兰高科技痛点。
别小看这0.1%的门槛,它让安世和阿斯麦的审批流程雪上加霜,出货延迟几周不是梦。2024年阿斯麦就因对华禁售高端光刻机,销量跌三成,中国市场贡献它三成营收,现在再被稀土卡脖子,雪上加霜。
新上任的安世独立董事没几天,就低声下气求豁免,希望中方网开一面,别让管制波及正常业务。这尴尬劲儿,搁谁身上都下不来台:前脚抢控制权,后脚求人家别断供。
10月21日荷兰经济部长和中国商务部部长通话,焦点就是安世僵局,寻求“解决方案”,明摆着是想松绑。安世公告显示,管制已影响中国工厂产品出口,谈判中,但短期内供应链中断在所难免。欧洲车企慌了,宝马、梅赛德斯采购团队四处找备用供应商,合同重谈,成本直线上蹿。

这反制不光是为闻泰出气,更是维护产业链规则。全球化下,政治别总凌驾市场,滥用管制只会自食恶果。中国商务部回应明确:美方和盟友泛化国家安全,中方必然采取必要措施护企业权益。稀土管制针对合规出口,不设禁,但门槛够高,让跟风者掂量掂量。
安世这事儿,暴露西方“脱钩”幻想的荒唐:想切中国影响力,却离不开中国材料和技术。荷兰本土产业高度依赖安世芯片,冻结股权后,自己先尝到断供滋味。全球半导体链本是共赢格局,现在被政治搅和,损失最大的还是下游用户。
闻泰声明直指这是地缘偏见下的歧视干预,个别外籍高管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颠覆公司治理。事实摆着,荷兰口口声声“不针对其他企业”,但示范效应已出,谁还敢放心投欧洲?中企过去几年在欧投资超千亿,现在这信号一放,寒蝉效应明显。

阿斯麦内部报告显示,光刻机零部件审批延误,业务中断风险高企。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例行回应,强调维护企业权益的正当性,10月16日商务部重申管制不针对正常贸易。欧盟层面,车企代表在布鲁塞尔游说,联合声明呼吁快速化解,损失规模已超预期。
更广看,这事儿敲醒全球企业:技术站队不是免费午餐。今天冻结中资股权,明天就能随便拿捏其他国家公司。中国稀土一卡,荷兰追随者们都得警醒,关键材料掐脖子,谁都逃不掉。东京半导体会议上,日本企业低调讨论供应链重构,韩国三星也加紧本土化布局。
硅谷那边,美国新规虽狠,但盟友反馈已来:欧洲抱怨“连坐制”太宽,伤及无辜。安世托管期内,第三方机构接手文件,运营调整中,但信任缺失难补,客户下单犹豫,订单流失在所难免。长远说,中企会加速本土布局,欧洲半导体生态更碎,全球链条重组在即。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