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医生提醒老人:宁愿赖会儿床,也不要做这5件事

天气突然变脸,说冷就冷,许多老年人连夜从衣柜里翻出秋裤、电热毯,生怕冷风钻进骨缝。这一波“断崖式降温”,对年轻人来说最多就是多穿件外套,但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却是身体最容易出状况的时段。

不少医院急诊科一到清晨就特别忙,像什么脑梗、心梗、低血压、眩晕、跌倒、低温症……这些冷天高发的问题都扎堆出现。医生提醒:其实早上起床的那段时间,才是最容易“出事儿”的时候。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动作,很可能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现在气温低得像掉进冰窟窿,早晨天还黑着,屋里比冰箱还冷。有人一睁眼就习惯猛地坐起身,有人马上开窗换气,有人空着肚子就冲进卫生间洗脸洗澡。

还有些老年人不管什么药,只要医生说“早上吃”,那就是天不亮也得吃药,一粒下肚,连口饭都没来得及咽,这样的场景在不少家庭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习惯听起来很日常,但医生的提醒是:宁愿在被窝里多赖一会儿,也别这么折腾身体。

清晨起床猛坐起,突然下床

说到起床猛地坐起来这个动作,很多人完全没意识到它有风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后,交感神经处于相对低活跃状态,血压、心率也都处于最低值。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坐起或者下床,血压会因为姿势的变化瞬间波动,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血流一时不能及时供应大脑,很容易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严重的还会猝倒或者诱发心梗脑梗。

一个常被忽视的概念叫“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以上。动作太快,就可能在清晨的一秒钟,让人跌入“危险区”。

空腹洗澡或洗冷水脸

不光是起床这事儿容易惹祸,早上空腹洗澡、用冷水洗脸也不是个好主意。洗澡会刺激血管扩张,引发血压波动,而洗冷水脸更是刺激交感神经,让心率加快。

很多老年人洗完澡出来会觉得胸闷头晕,甚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这不是巧合,而是医学上的“冷刺激综合征”,简单说就是外界寒冷刺激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稳定,轻则不舒服,重则出意外。

如果空腹状态下洗澡,身体因为能量不足,血糖偏低,风险更是加倍。医生建议冬天洗澡时间不要太早,最好是在吃过早餐、身体稍微暖和后再洗。如果非要清晨洗脸,那至少也用温水,而不是“刺骨清凉”。

起床马上开窗通风

还有很多人一睁眼就打开窗户通风,想要呼吸点新鲜空气。这本来是个健康习惯,可如果起床没一会儿、身体还在寒冷环境下没有热起来,突然开窗很容易让冷空气涌进屋子,刺激气管和肺部。

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者肺气肿的老人,冷空气可能让他们的气道立刻痉挛,引发咳嗽甚至哮喘发作。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就会增加6%。

这个数据不是吓唬人,是真真实实的临床发现。所以,冬天开窗通风也讲究方式,应该等身体暖和后,再选择中午或下午气温高一点的时候,每次通风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空腹喝浓茶、黑咖啡刺激性饮品

很多人以为早上一杯茶或者一杯咖啡能“提神醒脑”,但空腹饮用这些刺激性饮品,其实对胃非常不友好。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鞣酸等成分会刺激胃酸分泌,如果胃里是空的,就会损伤胃黏膜,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特别是老年人,胃黏膜本身已经开始萎缩,对刺激的耐受力下降。还有人觉得黑咖啡更提神,但空腹喝黑咖啡,很容易引发心慌、手抖、头痛等不适症状。

这并不是神经太敏感,而是咖啡因在体内造成短暂性“假性兴奋”,心血管系统被迫加快运转,却没有能量补充,相当于“空烧发动机”。

清晨空腹服药但不吃早餐

吃药这个问题看起来没什么毛病,医生不是都说“早上空腹吃”?可问题在于很多老年人把“空腹吃药”理解为“吃药前啥都不吃”,但实际上,医学上的“空腹”指的是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而不是早上睁眼就吃。

更麻烦的是,很多人吃了药又不吃早餐,导致药物吸收不稳定,血药浓度波动大,容易诱发不良反应。举个例子,治疗高血压的普利类药物,如果空腹吃又没进食,血压可能一下子降得过猛,引发头晕甚至摔倒。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果空腹吃但不补充能量,低血糖的风险也很高,有的老人甚至出现过清晨昏迷、抽搐的急症案例。这些并非个例,多个医院急诊数据都显示,冬季早晨因药物相关低血糖、低血压送来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

说到底,天气冷的时候,身体的调节能力确实没那么灵活了,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器官功能本身就在下降。寒冷会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变黏稠,加上早晨又是交感神经活跃的时间段,各种风险就叠加在一起。

其实医生的建议很简单:早上不要太着急起床,醒来后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几分钟,揉揉手脚、动动肩膀,再慢慢坐起、缓缓下床。洗漱动作要温和,别想着拿冷水提神,反倒容易出问题。

洗澡最好安排在白天温暖的时候,别空腹。至于吃药,听医生嘱咐最重要,必要时调整时间或方式,不要盲目执行“早上吃”四个字。

每一个早晨,其实都是一次身体的“重新启动”。启动得对了,整天精气神都足;启动得不当,就可能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推向风险边缘。赖会儿床,不是偷懒,是在给身体多一点准备时间。

尤其在气温断崖式下降的季节里,别把那些看起来“没事”的小动作,当成习惯性的程序,每一步都可能决定身体今天是健康还是出问题。

想要让这个冬天过得更稳妥一点,不是靠穿再多,而是靠生活细节的调整。有些人总觉得“这点事不至于出问题”,可身体可没这么讲情面。

医生看得多了,才会一句话提醒:“冷的时候,不怕你懒,就怕你勤快得太狠。”赖一会儿床,可能就比那些“健康小动作”要靠谱得多。冷天不适合硬撑,不要逞强,有时候多点“懒”,才是真正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刘军,李霞. 老年人清晨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与干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 23(5): 321-325.
[2]邱小波,林晖. 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 189-193.
[3]陈静,张晓峰. 咖啡因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 胃肠病学, 2024, 40(1): 17-22.
[4]王伟,赵敏. 老年人晨起跌倒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5, 45(3): 299-304.
[5]丁旭,刘晨. 寒冷季节空腹洗澡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23, 43(12): 1141-114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养生   会儿   气温   老人   医生   身体   老年人   低血压   清晨   早上   风险   交感神经   血压   老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