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院一审判决广州益海构成合同诈骗罪,对被害单位18.81亿元的经济损失承担共同退赔责任。作为广州益海的母公司,金龙鱼去年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并且公司尚未计提该诉讼相关准备金。

来源:摄图网
子公司被判承担共同退赔责任,金龙鱼尚未计提准备金
2025年11月20日,金龙鱼(300999.SZ)公告将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就子公司益海(广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益海)收到刑事判决书一事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
根据前期公告,2024年1月,广州益海收到淮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起诉书显示,2008年到2014年间,广州益海、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华文)和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惠嘉)三方签订进口棕榈油《中转协议书》。广州益海作为棕榈油中转仓储方,负责储存安徽华文代理云南惠嘉进口的棕榈油。
在上述交易中,云南惠嘉负责人张利华严重超出额度获取货权,同时使用伪造的《对账函》等多种手段掩盖储存在广州益海等仓储单位的棕榈油已被销售的事实。并且,张利华安排多次向广州益海时任总经理柳德刚、员工喻平行贿,为云南惠嘉使用伪造货权转让通知书转让货权提供便利。
2008年至2014年期间,张利华为了及时回笼资金,向柳德刚给予回扣,由广州益海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收购棕榈油,检察机关根据每笔合同单价与大连交易所当日棕榈油市场价格差,认为广州益海以低于市场价购买云南惠嘉的棕榈油并获利2.54亿元,其中购买安徽华文代理云南惠嘉棕榈油获利1.47亿元。
检察机关据此认为,上述行为造成安徽华文直接经济损失32.3亿元,间接损失20.15亿元,其中因广州益海、柳德刚配合实施犯罪造成安徽华文直接经济损失18.81亿元,间接损失11.67亿元。广州益海、柳德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他人实施合同诈骗过程中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构成了合同诈骗罪的帮助犯。
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广州益海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罚金100万元;柳德刚(时任广州益海总经理)构成合同诈骗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280万元;责令广州益海对被害单位安徽华文的经济损失18.81亿元,与云南惠嘉承担共同退赔责任。
18.81亿元的共同退赔责任是什么概念?根据金龙鱼2024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为25.0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7.49亿元。
不过,金龙鱼不认同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广州益海当庭提出上诉。金龙鱼称,广州益海每次货权转让前均取得了安徽华文授权人员的确认,并以多种方式告知安徽华文实际库存情况。并且,广州益海的采购价格并未低于“市场价格”,甚至高于市场价格,并未获取任何不当利益,不构成合同诈骗犯罪。
自2024年收到起诉书以来,金龙鱼多次表示,结合辩护律师意见认为广州益海不构成单位犯罪,同时,由于案件审理过程中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公司无法可靠估算诉讼结果及损失。因此,截至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公司未计提该诉讼的相关准备金。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2024》“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明确:法院一审判决的,表明义务已经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应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企业不能仅因不服一审判决将上诉等而不确认预计负债。
由此看来,即便金龙鱼提起上诉,本次诉讼结果可能仍对公司2025年财报产生影响。
此外,据裁判文书网信息,另一起刑事案件中也出现了广州益海的身影。吴某在担任某能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期间,为了完成母公司下达的年度经济考核指标,与金某公司法人周某合谋进行虚假的植物油贸易方式。之后,该能源公司与金某公司签订销售食用油协议书,约定由该能源公司向金某公司指定的广州益海等采购植物油后再转卖给金某公司。
上市次年业绩变脸,净利连跌四年刚见回升
金龙鱼2020年10月登陆创业板,三个月时间股价上涨400%,触及最高点143.87元/股(前复权,下同),市值一度超过7000亿元。截至2025年11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1.81元/股,市值约1725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507.66亿元增长到1707.43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0亿元增长到5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从7.36亿元增长到44.78亿元。2020年,公司业绩继续高增,营业收入为1949.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接近88亿元。
但从上市次年开始,公司盈利就一路下跌,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31.15%、27.12%、5.43%、12.14%,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分别为43.17%、36.27%、58.5%、26.42%。
到了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388.66亿元,与2020年相比提升超过20%。但归母净利润为25.0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72亿元,较上市当年“腰斩”。当期非经常性损益中,17.87亿元产生于经营活动中用来管理商品价格和外汇风险的衍生工具及结构性存款。
2025年以来,公司业绩出现回升,前三季度取得营业收入1842.70亿元、同比上涨5.02%,实现归母净利润27.49亿元、同比上涨92.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17亿元,同比增长745.8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5.88亿元、同比增长3.96%,取得归母净利润9.93亿元、同比增长196.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707.76%。
公司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主要是因为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加。叠加原料成本下降等因素,利润有所上涨。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