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会谈刚结束,美国就出尔反尔,真正的交锋或许刚刚开始

没想到啊没想到,美国变脸的速度如此之快。

就在中美日内瓦会谈结束之后,中美发表联合声明。

代表着中美关税战暂时告一段落。

结果特朗普不仅公开威胁中国,甚至还对小额包裹关税征收54%的关税。

此举和君明此前预测的几乎没有出入,那就是中美日内瓦会谈虽然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是对于中美而言,真正的交锋或许刚刚开始。

从中美发布联合声明之后,国内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美国那边的声音是认为特朗普政府输了,我国的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一种认为中方做出妥协的声音。

那么这两种声音究竟哪一种更加符合中美现状?

在君明看来,很多时候对于事件的发展和判断,不能单纯依靠感觉,而是要结合逻辑。

只有在缜密的逻辑下做出的判断,才最接近真相。

而逻辑就需要依靠大量数据和实施作为基础。

比如说,5月11日,中方宣布日内瓦会晤取得实质性进展,当时很多外媒预测中美关税可能会下调50%至60%。

【中美发布声明,互相取消关税】

但是君明此前就已经做出预测。

美方对华关税可能会降低至34%,甚至是30%左右。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预测,是基于逻辑分析。

毕竟,君明长期从事国际热点研究,擅长追根溯源。

要知道,我国是从何时开始对美国发起反制?

在4月2日,美国先后对中国商品加征20%所谓芬太尼税。

当时我国还是比较克制的,只是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加征10%至15%的关税。

直到4月2日之后,美方再次对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

我国才选择全面反制。

对美国商品同样无差别加征34%的关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内瓦会晤的结果是关税下调50%左右。

代表着中方某种意义上认可了当初美方对华商品,加征了34%关税的合理性。

这就代表着中美在4月2日之后的博弈,全部属于白费劲。

如果最终会谈是以这个结果而收场,我国怎么可能宣布取得实质性进展?

因此美国关税下调幅度一定低于50%这个数字。

那么具体是多少呢?

首先,20%的芬太尼关税比较复杂,这不是中美短期可以谈妥的。

所以美方下调关税的幅度就会在20%至50%左右。

如果取中间数值,那就是35%。

既然我国宣布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个数字应该靠近20%,而不是靠近50%。

35%低一点就是34%,所以君明当初预测美方下调关税是34%甚至更低。

那么如何看待中美此次的联合声明?

说实话,此次声明属于美方得到了面子,中方得到了里子。

首先来说美国,美国得到了三样东西。

第一,数字上的表面“胜利”。

【中美会谈结束,美国赢得面子】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之后,国内媒体和外媒是这样报道的,美方对华商品关税下调至30%,中方对美商品关税下调至10%。

从数字对比上来看,美方似乎获得了胜利。

实际上,这一数字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个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在4月2日之前,特朗普以芬太尼为由给中国商品先后两次加征20%的关税。

对此,我国的反制措施也分两次进行。

分别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农产品,比如说猪肉、鸡肉、小麦、玉米、棉花、高粱、水果加征10%至15%的关税。

同时将12家美国公司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取消美国部分大豆出口商资质,对15家美国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第二步,4月2日,美国对华商品加征34%所谓“对等关税”,中方立刻反制,对美国也加征34%的关税。

第三步,中美关税战升级,互相再加征91%的关税,其中我国还对美方实施全面的禁止稀土出口。

如今中美联合声明只讨论了第二步和第三部的关税博弈。

34%对等关税其中的24%关税,暂停实施90天。

保留10%的关税,91%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

我国此前已经表示,从14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美加征关税的税率。

由34%调整为10%。

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

第二步之后,中国对美国全面禁止稀土出口的措施已取消。

但是对于第一步芬太尼引起的关税战,此次声明中并没有提到。

因此,简单来说,那就是90天内,美国对华商品目前是加征30%的关税,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但是对于美国农产品与能源是加征20%至25%不等的关税。

第二,中方取消稀土管制出口,这样特朗普政府就可以给美国的制造业,尤其是美国军工复合体有个交代了。

【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美国赢了?】

在中美谈判之前,在国际市场上,中方管制的稀土价格已经翻了三倍,而且属于一货难求的局面。

如今中方放宽稀土出口,让美国制造业可以喘口气。

这其实也可以视为一次测试,就是为了通过此次关税战,进一步拿捏美国的“软肋”。

第三,特朗普政府给其他国家关税谈判树立了一个标杆。

因为中美如果谈不妥,其他国家和美国也不太可能谈出一个让双方满意的结果。

对于美国而言,对手除了有中国之外,还有欧盟和日本。

日本与欧盟在美国发起关税战之后十分强硬,欧盟直接拿出反制关税清单,日本放话要拿美债当做谈判的筹码。

这让特朗普政府非常头疼,相当于是骑虎难下。

可是如今中美谈判很顺利,欧盟和日本就无法继续硬刚美国。

美国完全可以对欧盟和日本说,睁开眼看看,我和中国谈判的结果是对华商品税率为34%,还有24%暂缓90天执行。

另外还有10%的保留。

额外加了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下一步美国和日本、欧盟的谈判,也要按照这一标准来实施。

那我国得到了什么样的里子?

从表面上来看,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无差别加征30%的关税,而中国对美国商品则是加征10%、20%、25%关税。

好像是我国吃亏了。

但是,你看,君明一说但是,就证明事情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

但是,首先我们要从中美双边贸易出口结构来看。

我国对美国出口,此前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通知中国供货商陆续发货,关税由美国企业承担。

当时美国可是对美国商品加征145%的关税。

但是这个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影响并不大。

如今,美国对华商品关税保持在30%。

【美国要对跨境小包裹,继续征税】

真正影响较大的是单价比较高的商品,比如说手机、电脑、机器人、电器和机械设备。

但是这些商品技术含量极高,应对关税弹性比较大。

30%的关税,国内企业承担一部分,美国企业承担一部分,这个生意还能继续做下去。

无非就是利润会降低。

所以,即便加征30%的关税,我国对美国出口依然可以保持较大的贸易额度。

依托外贸的工厂并不会倒闭,相关就业影响性不大,外贸企业也可以喘口气。

而美国对华出口,最重要的商品就是能源、农产品和芯片、精密仪器设备。

在特朗普对中国加征20%关税之际,我国的反制措施就是针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加征关税。

之所以没有针对芯片、精密仪器设备采取反制,就是目前还找不到替代产品,这个领域的产品与农产品和能源完全不同。

如今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还面临被我国加征20%至25%关税的情况。

毕竟,农产品和能源价格弹性极低。

我国一次性加征20%至25%的关税,就会让这大宗商品难以对华出口。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一度禁止俄罗斯石油出口。

俄罗斯直接大甩卖,石油、天然气价格打八折,然后就有无数人涌入俄罗斯搞走私。

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得出来,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加征20%至25%的关税,相当于间接禁止美国能源和农产品对华出口。

因此,目前的关税政策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的高价商品在30%的税率之下,至少大部分商品还能出口美国。

利润和此前相比有所下降。

而美国能源和农产品在加征20%至25%关税之后,没有出口中国的可能性。

这就是为何君明要说,美国赢得了面子。

那么美国难道不清楚,他们赢了面子,中国赢了里子吗?

当然清楚。

此举也导致此次日内瓦会谈留下一个漏洞。

那就是中美双方,对中国向美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小包裹关税问题。

此前特朗普已经签署行政令,对中方跨境小包裹征收125%的关税,在近日下调至54%。

而这个问题在中美会谈中并没有被提到。

这就导致中美贸易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会被加征30%的关税,但是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美国的小包裹却需要面临54%的关税。

这当然不是中美谈判人员的忽略,而是美国故意留下这个漏洞。

千万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我国每年对美国出口的小包裹达到十几亿个,平均每个包裹哪怕价值只有70美元,这就是总价值1000亿美元的出口产值。

这么大的产值将会养活多少家企业?

而中美还有一个磋商机制,这个贸易磋商机制,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美国以中方跨境包裹的关税豁免问题,换取中方豁免美国能源、农产品加征关税的筹码。

但是我国不可能用能源与农产品关税豁免,与美国交易跨境小包裹商品关税豁免。

因为我国单位价值低的商品,在美国市场拥有极强的竞争力。

譬如义乌工厂生产的咖啡杯,出厂价为0.8美元,在纽约超市的售价为48美元。

中国工厂生产的蓝牙耳机,出厂价为3美元,美国德州工厂出厂价是22美元。

义乌生产的LED灯泡出厂价是0.5美元,密歇根工厂生产同类商品的报价是22美元。

深圳生产的空气炸锅售价为59元,还质保三年。

而芝加哥生产的同类产品报价是499美元,只提供质保半年的服务。

所以,就算特朗普对中国跨境电商小包裹征收54%的关税,我国的低价商品,依旧在美国拥有极强的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会用豁免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关税,与美国进行交换吗?

当然不会。

我国在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的第二天,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美方芬太尼关税严重影响中美“JD”合作。

这其实就是我国的态度,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只能在芬太尼领域进行谈判。

同时也属于明确警告美国,美方如果不取消芬太尼20%的关税,不仅会面临中方反制美国农产品与能源,10%至15%的关税不可豁免,甚至还会影响中美的“JD”合作。

说到这,大家就会明白,为何国内会出现认为中美不应该谈判,而是应该和美国硬刚到底的声音了吧?

这个想法确实够热血,但是不够冷静和务实。

且不说不和美国谈,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力有多大。

美国高盛推测,中美维持100%以上的关税,会导致国内企业1600万人失业。

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咱们一直强调,中美关税战打响后,我们其实属于“双线作战”,不仅要和美国人打,还要提防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毫无疑问,这个在背后“捅刀子”的自然就是欧盟。

【欧盟多次强迫,中国对美妥协】

中美关税战打响之后,欧盟最担心的是,中国商品停止对美国出口之后,会将过剩的产能对欧盟倾销。

每当想到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在人民币贬值加出口退税支持下,犹如排山倒海一样向欧盟涌去,欧盟心里就发慌。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4月2日之后,欧盟高层一直和中方保持密切接触。

甚至还奉劝中国尽快和美国达成一致。

而且在中美互加关税超过100%以后,欧盟突然宣布对中国高空作业升降设备加征66.7%的关税。

此举相当于欧盟要帮着美国一起,强迫中国妥协。

目的就是希望中美尽快坐下来谈一谈,以免殃及欧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妥协,继续和美国硬刚到底,欧盟很有可能会直接加入美国阵营之中。

届时,将会是美欧联手对中国打响关税战。

此举颇有一种“国际版三国”的感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选择和美国谈一谈。

结果,美国出尔反尔。

近日,特朗普表示,中美如果在未来90天内不能达成协议,将会再度大幅度对华加征关税。

特朗普此举其实并不是对中国施压,而是对欧盟施压。

毕竟,中美关税战好不容易迎来中场休息的时刻,早已疲惫不堪的美国,如果在这个时候强行开启下半场决赛,一定会累趴下。

甚至还会被中国彻底打败,美国再也扛不起“头号强国”这面大旗。

所以,特朗普此举是为了警告欧盟,要求欧盟尽快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综上所述,未来的美日欧会谈,以及中美贸易磋商机制的谈判,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这也是君明为何要说,真正的交锋也许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6

标签:财经   日内瓦   中美   出尔反尔   美国   结束   关税   中国   商品   欧盟   我国   芬太尼   中方   农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