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官方终于定调,备受争议的“秦刻石”被认定为“真”,名字确定为“尕日塘秦刻石”,而非此前网络流传的“昆仑刻石”。
为什么?
首先还是要为专家们的严谨态度点赞,因为秦代的“昆仑”根本就不在西边,而是在山东齐地。
里耶秦简明确指出,“琅邪献昆陯五杏药”,“昆陯”即昆仑,而琅琊即今鲁东南,也就是山东潍坊、青岛、日照、临沂、连云港等地,在山东无疑。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墟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众所周知,羿在历史上至少有两位,一位是尧帝时射日的大羿,一位是与寒浞代夏的后羿,两位羿,时间不同,但都为东夷部落领袖,而“凿齿”也为东夷部族,通“琅琊”,《山海经》记载的“寿华”即山东寿光,在昆仑墟东,此处的昆仑墟在东夷齐地无疑。
《史记·封禅书》记载:
“天子封泰山……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巅。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
《吴越春秋》记载:
“琅琊东武海中山也。一夕自来,故名怪山。范蠡曰:‘臣之筑城也,其应天矣,昆仑之象存焉。’”
自古以来,昆仑被认为是众神之山,战国前的史料记载说明昆仑在山东半岛,但到了西汉,因穆天子到昆仑山拜访西王母等传说的盛行,尤其是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昆仑被定位到西方。
一个最有力证明昆仑是在山东齐地的证据,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肚脐。
《黄庭内景经·若得章》务成子注:“脐为太一君,亦为昆仑。”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也有“上昆仑、中昆仑、下昆仑”的记载,将人体的肚脐定为“昆仑”,肚脐附近还有“神阙”,众神居住之地。这样,众神之山昆仑山的传说终于找到了根源。
我们迷人的老祖宗,把人体看成连接天地的小宇宙,“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大地的“肚脐”在哪?古人认为就在山东半岛,所以命名为“齐”,齐国是春秋五霸的首霸,而秦始皇的祖先柏翳(伯益、大费)也正是齐地之人。
综上所述,秦时昆仑,就在山东。
关注一堂国学,解锁更多名字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