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位孤独症孩子母亲在家创业筹治疗费,手作“妈妈牌馄饨”日销千份

在山东临沂高女士的家里,清晨5点的灯光总比闹钟更早亮起。每天送孩子上学后,高女士便奔赴菜市场采购新鲜食材,从洗菜切菜做馅料到包馄饨,直至晚上8点,再将成品整理冷藏待送。

今年8月,这位曾因孩子确诊孤独症而几近崩溃的母亲,毅然开启家庭外卖创业之路,她将自己的故事拍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后,引发广泛关注,馄饨订单量最高时一天达上千份。面对爱心捐赠,她婉言谢绝:“我还有赚钱的能力。”高女士用双手包出希望,也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坚韧与力量。

“想到我的孩子还要有未来,我就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

今年6月,在一位孤独症孩子的父亲推荐下,高女士开始接触家庭外卖这一行业。“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特别能理解彼此的感受。”高女士回忆道,“这份理解成为她创业路上的第一盏明灯。”

在此之前,高女士曾几近崩溃。两次宫外孕后,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才迎来了这个珍贵的孩子。然而在孩子两岁时,就被确诊为孤独症。“作为一个母亲,每天都特别累,精神必须时刻紧绷着。”高女士表示,“但想到我的孩子还要有未来,我就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

8月份,高女士正式开始了家庭外卖创业。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她直奔菜市场,亲自挑选食材。“食材必须新鲜,这是我对顾客最基本的承诺。”回家后,洗菜、切菜、调馅、擀皮、包制,一整套流程下来,往往持续到晚上8点。

她包制8种馅料的馄饨:纯肉、玉米、芹菜、胡萝卜、香菇、芥菜、皮蛋、芝士,每份含15个馄饨,搭配自制肉酱可拌面或米线,馄饨单份12元,5份以上每份10元。她将自己的故事制作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没想到迅速引发关注,订单从最初的几单,最高时达到了一天上千份。

“我有赚钱能力,不想多收别人的钱”

随着视频在社交平台走红,不少网友被高女士的故事打动,主动提出捐款。但她一一婉拒。“可以买我的馄饨,但我不想多收别人的钱。”她语气坚定,“这是别人的情分,但我还有赚钱的能力。”

她的馄饨没有雇工,所有食材成本、包装费用都由自己承担。“每月收入扣除成本后,剩余部分主要用于支付孩子的康复训练费。”高女士说,孩子现在已经学会了帮自己拎小件货物。“他提着馄饨盒的样子,比我收到任何捐款都开心。”

高女士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有人在评论区留言:“馄饨里包着妈妈的爱。”也有人私信她咨询孤独症育儿经验。高女士将这些互动视为“双向治愈”:“我的馄饨能温暖别人,别人的故事也能给我力量。”

“他学东西很慢,但我看得见光”

在经营家庭外卖之前,高女士全天陪伴孩子,还为孩子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去年假期,我就定下目标,要带孩子学会拼音。等他掌握拼音后,我再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下一个学习目标。”高女士说,“孩子学东西很慢,但我看得见光。教他认字时,有时一天只要求他学会一个字。”

“前几年特别辛苦,但我发现,前期的陪伴和付出,一定会在后期显现效果。”高女士举例说,“教孩子用手指指一个东西,曾连续教了半年;教一个字,会重复上千遍上万遍。”即便如此,她从未急躁,而是耐心地一遍遍地教导。“哪怕他进步一点点,都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在高女士看来,孤独症孩子的教育没有捷径,唯有耐心与重复。“不能对他有太高要求,课本他基本不看,将他送去学校也只是想让他和同龄孩子相处。”她坦言,比起学业成绩,她更看重孩子的情绪稳定与社会适应能力。

“有时候老公想过来帮我包馄饨、整理订单,我都会拒绝,让他带孩子出去多活动活动,孩子的户外活动也很重要。”高女士介绍道,每次送馄饨,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带上孩子,“送货路上,我会跟他聊天,他听得很认真也很开心。”

每到假期,家长们不用早起给孩子准备早餐,高女士的外卖订单量就会减少,而这也成了她陪伴孩子的专属时间。“假期里,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教他认字、算算术,陪他做游戏。”

馄饨在沸水中翻滚,终成美味。孩子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母亲的付出。除了能独立完成简单烹饪,他还逐渐学会表达需求、回应呼唤。“前段时间他还自己跟着手机教程做了提拉米苏,我尝了尝,味道真的不错。”高女士笑着说。(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夏晰琳 编辑:郑楚翘 校对:杨荷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育儿   孤独症   馄饨   山东   母亲   妈妈   孩子   女士   外卖   故事   订单   家庭   社交   假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