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 (记者 许婧)11月5日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上海交通大学4日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首次公开的珍贵史料、以韬奋命名的校园道路、一场跨越代际的精神对话,全方位呈现了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遗产与时代价值,并展现了他伟大而不失生动的人生。

当天,“韬奋路”揭牌仪式举行,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正门前,“韬奋路”三个大字在秋日阳光里格外亮眼,路牌西侧的介绍牌上写着:“1912年至1919年,(邹韬奋)先后就读于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中学及大学电机科。
作为邹韬奋先生青年时代求学的重要场所,上海交通大学为他日后投身新闻出版事业、确立当一名“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新闻记者的人生理想奠定了坚实根基。据介绍,“韬奋路”的设立是上海交大将精神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上海交大将以这条路为纽带,让韬奋精神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不竭动力。
“诸位同胞,我是邹韬奋……”14时30分许,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一楼报告厅里响起了一个低沉而坚定的男声,邹韬奋先生的肖像变成了活灵活现的“数字人”,向现场来宾讲述他“执笔为剑、恪守新闻理想”的一生,也为“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拉开了序幕。该数字人由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师生基于邹韬奋先生真实照片、文字资料和故居展陈,融合AIGC技术生成,并首次从韬奋先生本人的第一视角展开影像自述。引导片《走进邹韬奋》展现了他创办《生活》周刊、生活书店,在黑暗年代中以笔为剑、为民族解放事业奔走呼号的崇高风范。一幕幕场景生动再现,让现场观众沉浸式回顾了韬奋先生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

纪念大会上,多项重要成果也相继发布。为纪念邹韬奋先生,青年作曲家罗威谱写了交响序曲《韬奋》,以旋律致敬先贤;青年歌唱家张帆涛用歌声演绎韬奋先生信仰的力量与光芒。这份凝结着敬意与才华的作品,其总谱正式捐赠给上海交大,为传承韬奋精神增添了鲜活艺术载体。
《韬奋精神的时代回响》新书首发仪式举行,韬奋精神纪录片《追寻信仰之光》精彩片段点映,首次向观众展现了邹韬奋先生在病榻上写的《患难余生记》手稿,该手稿现保存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档案馆,用的是当年生活书店的稿纸。韬奋先生在里面系统总结了生活书店的“生活精神”: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和同志爱。这部纪录片由上海交大纪录片中心主创摄制,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员、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陈亦楠担任总导演,以光影之力传递韬奋精神价值,充满真实力量的史料细节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
为大力弘扬韬奋精神,上海交大遴选学员骨干组建“韬奋精神青年宣讲团”,让青年学生成为韬奋精神研究的主角、宣讲的主力、学习的主体。
“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是上海交通大学以韬奋精神为引领,面向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在各界支持下、举全校之力打造的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至今已走过三年。当日纪念大会后,“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三期)召开总结座谈会。
据介绍,上海交大“韬奋计划”自实施以来打破专业壁垒,吸引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人文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建筑学、环境科学、兽医学等文理工医各领域14个院系的学子,构建了跨学科传媒人才培养新格局。“韬奋计划”还开创了国内高校整建制赴中央媒体实习的先河,深度参与多项重要报道任务,以跨学科的活跃思维及扎实的专业素养展现了上海交大学子的良好风貌。
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韬奋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媒体与传播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新闻界、教育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与上海交大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新闻先驱,共话精神传承与时代担当。(完)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