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刚过,立秋接踵而至。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如何打好秋季养生的第一仗成为了市民朋友关心关注的话题。此时的人体刚经历“长夏”湿热的拷打,腠理疏松,脾胃功能较弱,呼吸系统也比较敏感,立秋时节养生的关键在于“润燥不伤阳、收敛不闭邪”,让身体从盛夏的“开泄”平稳过渡到秋冬的“收藏”。
衣:早晚添衣,贴身透气
立秋节气,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市民早晨出门记得加一件“过渡层”。材质最好选用纯棉或丝质开衫,吸汗不闷。颈、肩、脚踝往往是虚风贼邪侵犯的入口,当乘坐地铁,或办公室空调温度较低时,可备一条薄围巾或披肩护住肩颈,防止风寒之邪入侵致病。早晚骑行可穿高腰鞋或长袜,防止“寒从脚起”。过敏体质人群外出可通过佩戴口罩,以防止或减少鼻炎、哮喘发作。此外,立秋时节螨虫活跃,市民们记得勤晒衣物,在晴热之日将夏秋换季衣物、被褥曝晒4小时以降低皮肤瘙痒及荨麻疹的概率。
食:少辛增酸,清补润燥
立秋时节饮食上的“少辛”并非指不吃姜葱,而是应减少辣椒、花椒、烧烤等辛温发散的食物。“增酸”是指可以适量多食用山楂、葡萄、柠檬、番茄、石榴等具有酸收性味的蔬果,起到收敛肺气、生津止渴的功效。而“清补”指立秋时节宜多进食如百合、银耳、山药、莲子、莲藕、梨等甘润而不滋腻之品。
住:室内通风,早卧早起
立秋时节仍未出伏,天气依旧炎热。而舒适的生活自然少不了空调的“滋润”,建议市民开空调采用“26℃+向上吹”方式,并让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左右。此外记得定期清洗空调、勤通风,避免军团菌感染导致肺炎。
立秋后日照缩短,褪黑素分泌提前,市民起居宜早卧早起,建议22:30上床,6:30起床,顺应阳气收敛。睡前1小时就可远离手机,并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水位过脚踝),水中可加少许盐或艾叶,改善失眠、促进血液循环。
行:缓动收汗,护嗓护眼
身体健康离不开适度运动。市民运动时间段尽量避开“秋老虎”高温,建议选择上午9点前或傍晚5点后。运动项目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快走、骑行等。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以内,微微出汗即可,如出汗较多需及时擦干,换干衣,以防止感冒。由于秋季紫外线仍可达夏季的70%,需注意护眼,建议户外佩戴UV400墨镜。另外建议电脑手机族每40分钟望远6米外绿植20秒,减少眼睛酸涩及疲劳不适。教师、主持人、客服等需要高频用嗓人士,可随身携带保温杯,泡麦冬3g+菊花2朵的茶饮,小口慢饮,以清咽润喉,预防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养生药膳
01 料包成分
玉竹、桑叶、白菊
02 配伍依据
桑叶、菊花清解秋燥余热,玉竹滋阴防燥伤津。
三者契合 “清燥不伤阴,滋阴不碍邪” 的秋季养生原则。
03 推荐食用方法
洛神芡合版(3-4人份)。
04 适配食材
鲜百合50g、鲜芡实40g、洛神花2朵、冰糖20g(糖尿病等需要控糖者可不加糖或使用代糖)。
05 制作步骤
取料包1包,放入砂锅,加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捞出料包;药汁中加入鲜芡实、冰糖,煮10分钟至芡实变软;加入鲜百合,煮3分钟;关火,加洛神花,焖泡2分钟。
06 功效特点
料包(玉竹、桑叶、白菊)滋阴清热;鲜百合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鲜芡实能健脾祛湿、固肾益精,洛神花则清热生津。几者搭配,既清润滋阴、舒缓口干心烦,又兼顾健脾护胃,整体清而不寒,适合立秋调理。
07 食用禁忌
适宜人群:
立秋后受秋燥影响,有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目赤干涩等症状的人群,尤其适合阴虚体质者。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腹泻腹冷痛者不宜;风寒感冒期间,以及孕妇、经期女性不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服务号
订阅号
视频号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